赵燕程意象对话深度体验班学习心得

      为期五天的赵燕程意象对话深度体验学习班过去已半月有余,收获与体验不知是逐渐沉淀,还是日益消减?怀着这份惴惴之感,敲下这篇学习心得。

      参加意象对话初级班,已是两年前了。自那次短暂的学习之后,意象对话渐渐成为我咨询中常用的工具,原因无它,一是操作性强,二是能让来访者在短时间内有比较深刻的体会。还记得那时所看的书里,朱建军老师自承意象对话还“仅仅只是一门咨询技术,算不得一套咨询理论。”(此书出版已是十年之前)而这一次的体验班,让我感觉,意象对话确已算一门完整的咨询理论了。

      学习班第一天,见到了十余个小组成员,还有久违的赵老师。和上次见面相比,赵老师富态了不少。在开场白中,赵老师还拿这个开起了自己的玩笑,谈到了自己的体态变化与婚姻情感之间的联系,包含着赵老师的自我分析,这样的开场白让小组学习一下有了精分的味道。

      十余个成员席地而坐,大家轮流发言,期间除了一些基本要求设置(手机一响,就得给大家卖水果吃),只要不干扰到他人,可谓十分随意自由,想听就听,想睡就睡,因为睡觉本身也是一种可供分析的表现。

      在每个人轮流发言的过程中,赵老师基本上是现场演示了一个个咨询案例。在第一天里,就有好几个学员因为被激起情绪,而泣不成声,甚至出现了呕吐等躯体反应。在整个过程中,赵老师表现出了足够好的定力,以及抱持能力:既不过分热心殷勤,也不拒绝排斥。在我看来,整个治疗过程可以不严格的分为两个部分:前期的倾听和之后的处理。

      倾听中最常用的技术还是内容反映和情感反映,我所期待的深度共情几乎很少出现。看着赵老师的倾听,再回想自己所做的个案,让我有一种很直观的印象:虽是再简单不过的技术,却可以发挥不可思议的效果。就像《天龙八部》里虚竹用少林罗汉拳对阵鸠摩智的七十二绝技,关键还是看“内功”啊。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赵燕程老师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赵燕程老师
      赵老师的倾听并非一味让学员滔滔不绝地诉说,她也会在一些适当地时候进行打断。而她打断的话语常常是:“稍等一等,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不用急着思考和表达,你可以先感觉一下。”对,就是“找感觉”!在表达的过程中,有些学员也会借助一些想象的画面,但赵老师却并不主动诱发他们的意象。这让我感觉到,意象只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或者说恢复被理性思维所切断的感觉的工具,感觉一旦有了,意象反而变得可有可无。这大概就是意象对话式的“得鱼忘筌”吧。

      当被问到感觉的时候,有些学员可能仍会习惯性的用理性思维来反应,这时候赵老师就会耐心地进行引导:注意你的感觉,而不是思考。如何耐心地,不着痕迹地做这种引导,在我看来,是治疗的关键和难点。

      作为一门咨询方法,意象对话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理论预设,那就是:我们的理性思维太强,往往只是压抑与回避的工具,只有感受和体验才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获得成长。如果来访者,甚至咨询师自身就不能完全接受这个预设该怎么办?或者可以这样说,在引导的过程中,当咨询师自身开始失去耐心和不能接纳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按我要求的说出感觉,而老是在说你的想法呢),其实也是咨询师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时候(我这么做真的能帮助他吗?我是不是做的不够好?)。

      最终,学员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很难过,很痛苦,我感到不被接受等等。可赵老师并不止步于此,而是会进一步提问:难过的背后还有什么?如果你不被接受,那又会怎么样?

      感觉有深浅之分,一路直下,总会有一个或几个情绪的根源,潜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也可以说是潜意识里。这些根源,往往与我们的早年经历,或与原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关。因为害怕或讨厌这些情绪,我们拒绝去直面它们,不愿去体会其带给我们的痛苦,而正是这些情绪,占用,束缚着我们大多数的心理能量,让我们无力前行。而精分也好,意象对话也好,所要做的就是将我们从这些情结“魔咒”中解放出来。具体的方法,不管是进行意象对话,还是关注呼吸,甚至用到心理剧或类似“空椅子”的技术,目的都只有一个:直接面对,用心体验。因为心理能量的定律就是:唯有直面和体验,才能让其平复,让能将之掌控!情绪最终会如大海里的波涛,先是被搅动,被激起,到达一个顶点之后,再逐渐回落,逐渐平复。

      小要点之一:呼吸的奥秘

      在引导学员自我体验的过程当中,赵老师还有一句常说的话是:关注你的呼吸。一旦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平时被忽视的感觉便会慢慢升起。这让我想到了静坐中的“听息法”。而意象对话对此有着一套自己的解释:弗洛伊德说人都有“生本能”与“死本能”,当我们紧张时、恐惧时、忧伤时、沉浸在痛苦中时……总而言之,当我们的感觉在逐渐变坏时,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忽略,甚至屏住呼吸,这其实是死本能在起作用;而我们关注呼吸,其实就是关注生存这一基本事实,生本能的力量就会自然运转。这种阐述我是第一次听到,觉得挺新奇。不管解释是什么,提醒自己多关注呼吸,确实有益无害。

      小要点之二:低垂的眼睑

      给初学者做意象对话,最好是让其闭上眼睛,因为这样能够将注意力拉向内部,关注心灵,意象的画面也会更容易出现。而这次我自己在某轮体验的过程中,赵老师当场指出了我表情的一个小变化:“你注意到了吗,现在你的眼皮耷拉下来了,这就是开始进入体验的表现,记住你此刻的感觉!”想想确实如此,这让我也有些佩服赵老师的观察力:换做是我,我能及时发觉并指出,我的来访者的眼睑是上抬还是下垂这种小细节吗?

      小要点之三:体验到的所有,都是自己!

      一个学员在分享体验的过程当中,提到了她对意象(就是背后的情绪)的处理:“在我想象的画面中,有一个深深的黑洞,从洞口先是出现了一挺机枪,我害怕打到人,就将机枪口朝向天空,突突突的猛打一阵,心理觉得舒服了一些,接着又出现了很多炸弹,我又想象着将炸弹投放到一个无人的小岛上,接下来,甚至出现了原子弹,这我就不知该怎么办了,想请赵老师帮我分析一下。”

      对此赵老师指明了两点:“第一,你想通过向无人的天空和小岛发射机枪与炸弹,以一种自认为安全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可是你没注意到的是,在意象中的一切,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一部分,天空是,小岛也是,这种情绪的指向,最终还是会伤害到我们自己。第二,发泄并不能最终解决问题,打完了机枪会有大炮,打完了大炮会有导弹……你要关注的是这些‘武器’的来源——黑洞,黑洞的深处究竟有些什么?那才是你所有情绪的源头。”

      在意象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些都来源于我们的内心,都是我们心灵的一部分,不管是被我们拒绝的,厌恶的,还是忽视的(如前面提到的天空和岛屿)。同样,在意象中看到的人也是如此,我们也许会看到一些现实中认识的人,觉得那就是XXX,而实际上那也是我们自己的“心理现实”,或者说,是我们的“子人格”。做意象对话,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自我觉察

      在培训的第二天晚上做的梦境,直指我和老妈,或者泛指我和所有异性之间的关系,让我进一步看到了自己愤怒、急躁背后的恐慌与脆弱。而这次看的房子,一方面让我体察了自己当下工作事业的现状,另一方面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清高,前年看到的是月光下的庙宇,现在是竹林里的竹楼,赵老师说,我已经开始慢慢食人间烟火啦,哈哈。

      在培训中我看到的意象还有:一闪而过的人鱼,踏水而来的巨鸟,清凉坚固的石板阶梯,玻璃罩里的幽兰,窗台生长的枝蔓,头戴帽檐的滑稽骷髅,抱膝而做的的小孩,设计精巧的十字架木盒,如画卷般被卷起的麦饼,还有上面浮现出的抽象图案……


    收获无法一一书尽,体验尚需慢慢沉积。

 

作者:有风自南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咨询导诊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心理培训 意象对话 EAP服务 公益咨询 心理文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