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军中国心理学漫谈|修身

【心理365】:中国心理学漫谈|修身

 

作者:朱建军;来源:微信公众号:内明网校;ID:neimingwangxiao

 

上次我们提到在周公改造了中国文化之后,我们中国文化就有一个倾向,一种道德取向,就是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更好的品德。这样一来,我们中国文化就变成了一种走向那种反求诸己的方向的向内的这么一种文化。

 

跟其他的文化对照着看哈,比如有的文化就认为,一个人能不能够得救,关键就看上帝是不是选了你,上帝如果选了你,那你就会得救,上帝如果没选你,你就得救不了,取决于上帝,而上帝选你或者不选你是根据什么呢?是根据上帝的意志,就是上帝想怎么选,而不是你的意志。因为上帝的那个选择标准,我们人是不知道的,也不可能知道的。

 

那我们凡人啊,你凭什么去猜测上帝的意志呢?所以这就是一个没法去应试教育的一个考试。你选谁上天堂,不一定选好人,他也可能选坏人,可能有一个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是上帝就是选他了,那也完全符合人家那个宗教的原理。

 

 

中国不一样,中国是老天爷要选谁,是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的,而这个标准我们大家是可以知道的。也就是说我们大家可以想办法去应试教育,让自己达到老天爷的那个标准,那么老天爷就会选你。所以你看哈,这样的话,主动权相当大程度上它是在人的手里,你人只要让自己达标了,上帝或者说老天呢,他就只能选你,他不能不选你。标准是什么呢?这是个标准,就是——品德。

 

如果有的时候,老天爷出于不知道什么考虑,让一个表面看起来品德不那么好的人获得了更好的命运,让一个表面看起来品德很好的人倒了霉,那我们就可以抱怨老天,我们就可以很生气的说,“怎么能有这种事情啊?!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老天爷你不公平!”对吧?

 

就是我们就可以有权利去要求老天爷公平,其它一些宗教,它里边你没有权利要求老天爷公平的,对吧?老天爷怎么做都是公平的,老天爷说了算,对于他们来说不叫老天爷啊,他们叫上帝,上帝说了算。

 

我们中国文化,虽然也不能保证人都更讲道德,但是相对来说,至少大家心里觉得人应该品德更好的。我们心里边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人应该做好人,哪怕你只是为了自己,你也应该做好人。

 

 

如果我现状我还不够好,怎么办?

 

那我就要想办法把自己变成更好的人,这就叫做文化,就是转化自己,让自己成为文明人。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修”,自己去把自己变好,就是自修,叫做修身,或者叫做修养,提升自己的品德,所以也可以叫做修德。所以中华文化从它诞生,从那个周公把它转变成这个样子的那个时刻开始,它就是一个强调修身的一个文化,一个修的文化。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放在外界身上。

 

 

你怎么修呢?

 

后边我们中国诞生的儒家——孔子,在这一块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一个基本的思路呢,实际上很符合心理学。他把生活中的很多我们生活中总要做的事情,生活中很必要的事情,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变成一个仪式把它变成仪式化的一个东西然后让它带有一种象征意义。这样的话,在生活中我们去做生活中要做的这件事的过程,就转化成了一个心理上的一个修的过程。

 

我们现在的心理学的说法,这种方法应该叫做“仪式化”。但是在孔子的时候,他把这个起个名字叫做——“礼”。礼节、礼貌、礼仪,那个礼字。

 

比如说吃饭,饭大家总是要吃的嘛,这是日常生活的一个活动。但是呢,一家子围在桌前吃饭,这就是一个仪式,这就是一个礼。

 

仪式有一个什么样的心理意义呢?它可以提升人的什么品德呢?

 

心理意义就是增加这一家人的团体凝聚力。一家子人,围成一圈去吃饭,这个过程你可以看做一个,就像以前的叫做家排的一种心理疗法一样,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排列,它是一个象征,围在一起就象征着团聚,团聚就象征着你是这一家的人,你要跟这一家的人保持友好友善。

 

那大家坐的位置,还有区别,有的人坐在上座,那就是我们要尊重他,他是这个家里边更有地位的人。一般来说,在家里边谁能坐在上座,那应该是长辈。每天吃饭的时候,让长辈坐在上座,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心理训练,训练我们的孝敬之心。我们就不用专门的去每天花多少时间,培养自己的孝心,培养家庭凝聚力,我们专门做一些活动,不用。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那我们在每天吃饭里边这样子吃,我们就达到了这样一个目的。

 

现代人我们做不到每天都跟父母长辈一起吃饭,我们至少应该在春节或者在其他的一些时候,我们跑回去跟父母一起吃吃饭,说明你还是有孝心。你培养你的孝心,比如说打扫房间,扫地,生活中的必要的一个事情,因为不扫地地太脏了,但是它同时也是一个仪式,它也是一个心理训练,是有一个心理象征意义的,象征什么呢?象征着我们除去一些不好的东西,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干净,更纯洁。

 

 

古代那个《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干净”。这个其实它不是一个仅仅为了讲卫生,它其实是个心理训练。除了有那种现实目的以外,它还有一个心理的目的,就是让你的品德更纯净。

 

这是我们中国的最有特点的一个东西,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而不是专门的跑出去修,这是我们跟印度不一样的地方。印度人,你要想修什么东西,也是要修,但是你就要出家去修,专门修。而中国呢,开始强调在家修,生活中修。

 

佛教后来到了中国之后,也开始有这种变化,就是有一些后边的佛教的修行者,他也会把一些佛教的这个修行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告诉你说,你洗脸的时候,甚至上厕所的时候,你可以在心里边想,我现在是要把这个恶业,把那些消极的东西给它洗掉,给它除掉,给它抛弃掉。就把一个日常的活动变成了一个修行。

 

中国人的这个习惯,其实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带来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就是中国人好像就对这个机械化、工业化,就是用机械来提高效率这件事情,有一些中国人就觉得没必要。为什么么呢?因为我们做这些事情啊,它不是仅仅的达到那个现实目的,它有它的精神的意义,它同时还是帮助我们修行的。

 

有个老太太拿铁杵去磨,打算用它磨出一个针。这个虽然很低效,按道理说她其实应该把这个铁杵给它截断,变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小铁片,然后用那个再打做成针,可能会更有效率,你要是有机器,用机器来做针更有效率。但是呢,用铁杵去磨成针这个过程,其实它还有教育意义,它还培养人的一些好的心理素质,就是——能够坚持,轻易不放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低效的“铁杵磨成针”的活动,它本身它有其他的价值。所以中国人有时候就觉得,我们没必要去在技术上搞那么多的让我们省力的替代人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去想办法发明那个扫地机器人,有必要吗?没必要哈,我自己扫扫地,我不仅仅地干净了,我还自己作为一个心理的一个修行,还提升了我的心理品质。

 

 

比如说如果我们把那个地上的灰尘,想象成是我们心中的那种负能量、消极情绪。那我们去扫地这个过程,那么扫完了以后,我们心情就好多了。所以扫地有啥关系呢?我们何必非得要用扫地机器人,来去把这个我们自己本来做了对我们有很多心理意义的事情替代呢?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中国人他就会因此少了一些想要进行发明,想要弄一些奇迹淫巧,想要想一些办法来减轻自己劳动的这种努力。可以说是一个副作用吧。

 

现在这个时代哈,恐怕已经没有人认为我们不应该发展技术,发展科学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跟古代是不一样了。古代人在他那种生活方式中,把生活变成修行的那些技巧,有好多在现在可能都不适用。就包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对现在人来说这个也很难做到,强行要那么做,实际上也很不方便。深圳心理咨询专家

 

那我觉得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是放弃中国的这种在生活中修行的这个习惯呢?还是顽固的坚持中国的这种习惯,而不去过现代人的生活,不去使用现代的这些机械呢?

 

这两条路好像都不太好。也许我们应该做的是创造一些新的仪式,新的象征,和现代人的生活,适合那些新发明出来的各种机器和仪器,然后也同样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一些好的象征意义,并且通过这样子做,能够提升我们的品德和心理能力,我们需要一些这样的一些新方法。

 

因为现在听我的这个漫谈的,咱们都是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我觉得这些新的方法可能需要心理学,需要搞心理学的人去把它想出来,去把它适用、推广,你说是不是?深圳心理咨询师

 

 

【 朱建军 】:临床心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授;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创始人、回归疗法联合创始人;中国社会心理协会环境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工联心理健康工作委意象对话学部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心理学组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

主要心理学著作有《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你有几个灵魂》、《释梦:理论与实践》、《心灵的年轮》、《中国的心理与文化》、《回家 越走越快乐:回归疗法入门》等三十多部。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内明网校(ID:neimingwangxiao)每日分享一段语音,用语音让心理成长走进生活,让生活有温度。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咨询导诊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心理培训 意象对话 EAP服务 公益咨询 心理文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