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人格的来源(一):固有的子人格
我的研究还不够多.还不足以拿出足够的证据,不过,我有一些线索和猜测,我愿意把它们告诉各位。
我们相信在新生儿,子人格的形象是不存在的。但是,某种适合于形成某种子人格的潜质是应该存在的。好动的儿童长大以后应该会有一个好动的子人格;而好静的儿童在长大以后,也应该有一个好静的子人格。
天性强健的儿童,也许会有一个“力量型”的子人格,也许是“英雄”、也许是“强盗”、也许是“黑社会老大”。天性敏感的儿童,也必然会在他以后的某些子人格中体现出这个敏感的素质。
也许,在家族中原型应该有一定程度的遗传性。比如,父亲有一个“浪子”原型。儿子也应该很容易出现这个原型:我个人很相信这一点.但是我做的研究很少.不足以做结论:我有过个别的例子。比如.我的学生中有两个人是亲戚.一个是姑姑,一个是侄女,我在她们身上发现了相同的原型形象——猴子。代表着狡黠而可爱的性格。在我刚刚认识她们的时候,“姑姑”性格表现得很严厉,并不像猴子的性格:后来,随着她心理的成长,猴子的性格特征越来越明显:这让我相信,像猴子一样的性格是她的本性,而心理的成长过程中,她后天因压抑而形成的东西消除后,先天的性格就表现出来了。
相关文章:
1、意象对话与子人格
2、子人格的来源(一):固有的子人格
3、子人格的来源(二):内化的子人格
5、子人格的来源(四):内容性的子人格
6、子人格的来源(五):角色性子人格
本文摘自朱建军《你有几个灵魂——心理咨询中人格意象的分解》
作者简介
导师:朱建军博士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意象对话心理疗法创始人
回归疗法创始人之一
注册系统督导师
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督导专家
中国社工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意象对话学部主任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环境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
1991 年开始,朱建军博士创立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目前意象对话已发展成为国内本土心理疗法里学员最多,应用最广的心理疗法,培养了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为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