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朱建军:活着为什么

我们活着是为什么呢?或者用另一种说法: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究竟是什么?
 
 
 
    相信许多青年朋友都在想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有许多种答案。
 
 
 
    “活着为了奉献”,“活着为了一种理想”,“活着为了爱”,“人生在世吃喝两字”,“活着为了享乐”,“活着为了亲人”……哪一种答案更正确呢?
 
 
 
 
 
    关于人生的问题,仅用思考很难解决。任你有多聪明的头脑,任你想白了头发,你也不可能想出答案来,因为,任何一种答案,你都可以找出许多论证去证明它正确。但是你内心中都会感到不满足,感到这个答案还不对。
 
 
 
    比如,目前在社会上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的思想风行一时,一些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占有尽可能多的金钱和地位,从而让自己尽情地享受物质财富所带来的种种享乐。这种思想认为过去人们追求的理想都是一种幻象,只有物质财富才是实实在在的。这种思想也有许多具体的道理,但是如果你有幸这样生活,你会感到生活空虚,享受得越多,越是空虚。你会不禁问自己:人生到底为什么?难道就仅仅为了名牌时装,为了生猛海鲜,为了和女人做爱情游戏?
 
 
 
    作家冯骥才调查了一些20岁左右的人对“文革”的看法,其中竟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文革”有所向往——因为那时候的人有一种投入和献身精神,那种活法能体现一种人生意义。而现在的人只知道金钱,没有意义感,没有使命感,因而生活得很无味。
 
 
 
 
 
    用思维去思考人生意义问题,对此,一位西方哲人做出以下结论:“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人说到底不过是宇宙演变过程中偶然产生的一个现象,没有一个上帝去专门制造人,用人作什么用。宇宙中出了人和溶洞中出了钟乳石一样,不过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人活着就活着,人灭了种,对宇宙来说也没什么关系。”
 
 
 
    这是一种灰暗的结论。那么按这种结论,人应该如何活呢?也无所谓,随便你怎么活。如果你感觉没有人生意义很难受,那你就随便找一个吧。生命的无意义太轻,我们承受不住,那么就随便找点什么做压舱物吧。
 
 
 
    这就是西方近代哲学所达到的。你可以试着去研读从存在主义到后现代的那些厚厚的难懂的著作,最后你会发现到头来,他们所说的不过是这么一个结论。
 
 
 
    这个答案也是错的。
 
 
 
    人不是手段,不是为了什么目的而用的工具,所以不能说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但是你要说人生没有意义、什么也不为,也错。
 
 
 
    真正懂得人生意义的人不再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当一个人问自己:人活着是为什么?这就说明他误解了人生意义,这个问话是一个警示,警示你“你错失了”,因为不错失的人不会问。
 
 
 
    我自己也曾有过这种经历,我苦思冥想人活着是为什么,可是得不到结果。后来有一天,我去看画展。在欣赏了许多画之后,我坐下休息,偶然间一抬眼,刚好看到一幅画。我感到我好像睁开了心里的另一只眼,看到了这幅画的生命,我感到这幅画无与伦比的美,仿佛在它上面有光。在那一瞬间,我就知道了,人生有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想不出来的,但是你可以感觉到。人生在世上,大多数时间是像做梦一样活着的,看不到自己的真面目,也看不到世界的真面目。只是在一些瞬间,人能真正地活着,在这种瞬间,你就清清楚楚地可以感觉到人生的意义。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这种瞬间称为“高峰体验”。
 
 
 
    这种瞬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过,在何处容易遇到它还是可以有规律可寻的。
 
 
 
    心理学家弗兰克发现,在三类情况下人容易感受到人生的意义。
 
 
 
    一是在创造时。当人创造时,人的生命活力得到张扬,这时人会感到生命的意义。这里所谓的创造是指真正的创造,而不是制造,而有些所谓的创造实际上不过是制造。
 
 
 
    我写这本书,有制造也有创造。例如,当我在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时,我会十分快乐。这种快乐决不是想到我能拿稿费或者因出书能满足一点虚荣,而是真正的纯粹的快乐。爱因斯坦在探索物理学理论时,必定会感到十分快乐,感到人生很有意义。在那个时刻,什么得不得诺贝尔奖,对他来说真不值得去想。深圳心理咨询师
 
 
 
    一个孩子创造了一幅画时得到的快乐和意义感,是一个成年人连升三级官都比不上的。成年人为什么更愿意追求看得到的东西,如财富、地位,就是因为他们通过创造而得到人生意义感的能力不如儿童。
 
 
 
    二是在体验时。在你真正体验到世界时,你会感到人生有意义。
 
 
 
    比如我看那幅画的瞬间。比如你看日出,如果你完全放弃了主观意识和思想去看日出,你会感到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内心和眼前都只有一轮红日。比如你躺在草地上,听一只鸟喊嘁喳喳地叫,嗅到刚割过的草的清香。
 
 
 
    只要这种体验是“忘我”的,是打破了人和物的界限的。只要你不是用研究者的眼光去看一朵花,不是用眼光去肢解花,而是让自己成为花,你的体验就是真实的,就是美,就是人生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米尔纳有过这样一段描述:“一天,我漫不经心地望着一群鸥鸟从高空中飞过。我对它们毫无兴趣,因为我把它们只认作‘鸥鸟’,我只是呆呆地望着鸥鸟一只一只地飞过。突然,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光明。对于那些司空见惯的东西的厌倦感骤然变成一种深深的宁静和快意,而我的全部注意力一下就被鸥鸟吸引住了,整齐的飞行队形,明快的节奏,还有它们悠然的翱翔,宛如优美的舞姿。”深圳心理咨询
 
 
 
 
    三是在坚守一个意义时。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住过集中营,他发现在集中营中谁会病死是可预见的,而且与身体强弱关系不大。人是否会病死的关键在于他有没有一个活下去的意义。
 
 
 
    当一个人自问:“我为什么还要忍受这些折磨呢?我厌倦了。”这个人就快死了。而如果那个人心目中有一个意义,例如:“我活下去是为了把这一切告诉后人”,或者:“这是神的意志”,他就可以活下去。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咨询导诊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心理培训 意象对话 EAP服务 公益咨询 心理文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