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词典》· 幸福感

古汉语中有用“幸”这个词也有“福”这个词,但并没有“幸福”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才出现了将二者连在一起使用的词——“幸福”。

 

最早创造这个词可能是用来翻译“happiness”,但“happiness”一词所表达的感受与中国人的“幸”和“福”都是不同的。“happiness”是“happy”的名词形式,“happy”所表达的情绪更接近中文中的“乐”“高兴”“开心”,与“幸”或“福”都不同。“幸”主要是表示一种有一定偶然性、暂时性的好运,更接近现代汉语中“幸运”的意思,组词“侥幸”“不幸”等也都强调了偶然性。“福”这个词则代表了一种更加稳定的、长远的积极状态,或是一种积极的特质。当我们恭维一个人时会说“您真的是好福气啊”,这并不是表示我们认为他此时此刻很高兴,而是表示他真的处境很好。就算一个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情绪并不积极也不开心,他还是照样有福。

 

在积极心理学流行起来之后,“幸福”一词又经常被用来翻译“well-being”。相对来说,“well-being”和“福”这个词的意思接近一些,二者都表示某个人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中。我们可以用现代汉语中的“幸福”一词来表达古汉语中的“福”。这样一来,幸福感在大体上说就是感到自己是“有福”的。幸福感是对自身各方面综合处境和状态进行评估的结果,如果评估之后感到自己的状态好、令自己满意和满足,从而产生了积极的情绪情感,大体上就可以称之为“幸福感”。

 

在大多数情况下,满足是幸福的前提,因此满足感是幸福感中的核心成分。不过,幸福感并不等同于满足感。满足感更多的是一种焦虑缓解或是得到了欲求的事物而产生的愉悦;幸福感则是除了这种焦虑缓解的愉悦外,还包含着更具主动性的喜悦。自我实现或是更高层次的价值的实现,带来的更多是幸福感。此外,满足感往往出现在某个具体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刻,幸福感则出现在人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感性的、全面的综合评价之时。

 

满足与否往往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我们一旦得到了自己需要的,就会产生满足感。不过,幸福与否则更多的是内在的,是我们审视自己的人生后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即使我们得到了我们需要的,但如果我们经过审视,感觉自己的人生过得并不好或是方向并不对,就还是不幸福。有些人有钱、有很好的家人,也获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但依然可能会感到不幸福。对此,周围的人可能会不解,并问他“你已拥有了这些,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不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区分满足感和幸福感,一个人是可以“没有什么不满足”但仍感到“不幸福”的。我们可以去尽量满足一个人,但仍可能无法让他感到幸福。

 

一些关于幸福感的研究指出,有的人天生就更容易感到幸福——天性乐观的人比天性悲观的人的幸福感要多。此外,良性的生活事件带来的积极情感也会倾向于增加人的幸福感。然而,生活事件对幸福感的影响并非决定性的——事件本身并不会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如何看待这个事件才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幸福。一个良性的生活事件能短暂地提高人的幸福感但并不持久,良好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婚姻恋爱关系等则很可能较持久地提高人的幸福感。

 

幸福感在躯体上的核心体现是心区的温暖感,这也是区分幸福感和满足感最基本的方法。满足感在躯体上的主要体现是腹部的饱足和身体的放松;幸福感则是心暖为主,尽管腹部也有饱足感、身体也是放松的,但是这些感觉都是次要的。幸福感中的心暖与爱的感觉中的心暖非常相似,但后者通常更为集中。在爱的时刻,人可能会清晰地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心瞬间就热乎乎的;幸福感中的心暖则相对比较弥散,且有时会比较轻微。如果以这个躯体感受为根据,那么我们可以说,幸福感是一种对自己生活的爱。人在有幸福感时,还会伴有沉醉其中的表情。

 

幸福感最常用的意象是和亲人或爱人在一起的形象,或是一个美好的、作为家的房子的意象,因为爱是幸福感最好的源头。表达幸福感的意象还可以是各种美丽的风景——鲜花盛开的场景是最好的,绿树成荫也可以,关键是色彩要艳丽,色彩饱和度要高,要干净整洁。

 

幸福往往会让人更加善良,或者说幸福的人往往会对别人有更多的善意,也会对别人更加宽容、友善。而这往往会带来善意的回应,并进一步加强他的幸福感。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心理格外不健康的人会嫉妒并恶意地回应,会去伤害幸福的人,幸福的人对此也应该有所防范。

 

 

人人都追求幸福感,但有些人通常会误以为幸福感需要依赖于财富、权力或美貌等外在条件。因此,他们往往会竭力营求越来越多的财富、权力、美色等,且在营求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痛苦。可见,以这种方式追求幸福常常是南辕北辙。其实,人只要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就能大大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尽管外在条件对唤醒幸福感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的;不要过度地追求这些外在条件,而要更多地回到自己的真心,让自己有机会真实地去生活、去爱,才更可能获得幸福。因为幸福来自人的内在标准,这个内在标准是稳定的、与这个人的存在意义感息息相关的,它不会受到外在的、一时的成败得失的干扰。

 

作者:朱建军,本文摘自专家新书《情绪词典》,转自公众号:意象对话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咨询导诊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心理培训 意象对话 EAP服务 公益咨询 心理文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