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专家朱建军:“登门槛效应”的两面性

心理活动好像有一个惯性,就是如果有一个我们已经做过的或者习惯去做的事情,好像我们就会继续去做。当有一个新的事情,有一个新的可以选择的机会的时候,往往我们就会不动脑子,不去想,继续按照前边做的方式去做。

 

所以如果我们一直在帮助某个人,那后边当这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习惯性的继续帮助他。如果一直有个人一直在帮助我们,当后边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就会习惯的找他去求助。

 

以前心理学家们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就是说如果有人帮助过我很多,有人我帮助过对方很多,那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应该找谁?就是我帮助过对方很多,实际上是我对对方有恩,帮助过我很多的人是对我有恩,那么在我有困难的时候我应该找谁?

 

我们中国人一般会想,那我当然应该找我对对方有恩的那个人,就是受过我的恩的人,因为到他该回报我的时候了。

 

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如果在这个时候你去求助对方,你曾经给过他恩的那个人,他去回报你的这个概率并不大。但是你去找那个过去帮过你的人,希望他再次帮助你,其实对方帮助你的几率会更大。

 

当然啊,有的时候是跟对方这个人是不是善良有关,这个我们先不说,这个其实除此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惯性。当一个事情发生过好几次之后,我们心理上就不去思考它了,再碰到类似的情景,好像我们的大脑就是说,就是好像啊,他不是有意识这么想的,就是在大脑里边它自动的就这么想,就说“哦,这个事该不该做不用去想了,过去是怎么样呢,我就照例好了。”

 

这个其实跟那个物理学牛顿定律里边的第一个定律,惯性定律是一个道理,是不改变,是不需要用力的,所以人都是能不用力就不用力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会懒得再去重新思考,重新判断的时候,大家就会按照惯性去做,这种惯性有的时候会变得蛮夸张。

 

比如我们都听过的那个段子,说某一个人每天给这个乞丐两块钱,后来他结婚了,生孩子了,然后就觉得经济上比较紧了。于是他给乞丐的钱,就减少了一点,乞丐就很生气,就问他说,“你为什么要减少给我的钱?”他说,“哎呀,你看我现在自己经济上也比较紧了,我已经结婚生孩子了。”乞丐就非常生气的说,“你为什么要拿我的钱去养你的孩子?”

 

其实说出这个段子来,我们会觉得好不合理啊,什么叫你的钱,这根本不是你的钱好不好?这就是人家的钱,人家以前一直给你,并不意味着人家欠你的,也并不意味着人家就不可以在某一天少给你点。

 

这个是理性的东西哈,理性是这样。
 

深圳心理咨询机构

 

那么从相对比较非理性那个层面,乞丐的这种感受其实是特别合理的。

 

明白了这一点,我觉得我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哈。就是比如你给别人某些帮助,如果你并不是可以保证一辈子就是这么做下去的,那你尽量不要太有规律性的、太持续性的去给。

 

因为当你持续性的、很有规律性的,一直去给对方一个帮助的话,对方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应该的。等某一天你不给了的时候,他就会暴怒,因为他会觉得你剥夺了某一个他应得的东西。深圳心理咨询机构

 

道理可以应用到好多地方啊,比如说父母太溺爱的那个孩子,有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一种心态。还有很多其他的地方,你们肯定也能想到类似的例子,不过我今天呢就不多说了,我们明天见。深圳福田心理咨询

 

作者:朱建军,公众号:内明网校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咨询导诊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心理培训 意象对话 EAP服务 公益咨询 心理文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