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昱、朱建军谈意象对话的面对技术与系统脱敏、暴露疗法的不同

曹昱:



这是个大问题,涉及到两个不同取向的疗法,以及具体的技术。我试着用大白话说说吧。



首先,关于“暴露疗法”的概念定义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暴露疗法”是“满灌疗法”的另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暴露疗法”是一种通过让来访者直接与逃避的场景接触,从而产生“抗体”的治疗方法的统称,包括系统脱敏和满灌疗法。但不管哪种说法说更权威,我们可以确认的是:一、暴露疗法和系统脱敏都属于行为主义取向的疗法。二、行为主义心理治疗有两种相反的“暴露”技术,一种是循序渐进地逐渐暴露于“创伤情境”中,最后对“心理过敏源”产生心理适应,叫“系统脱敏”;另一种是直接“下猛药”,一下子让来访者赤裸裸地无处可逃地暴露在他最害怕的情境中,最后会发现其实也没发生什么可怕的事,从而达到“不再害怕这种情境”的治疗效果。



意象对话的“面对”技术,是基于“自主的觉察”的基础上的一种“观察”,重点不在于“情境内容”,而在于保持“觉察”的状态——比如,系统脱敏或满灌疗法要求来访者必须保持对情境的面对,如果来访者闭上眼睛不看了甚至逃跑了,这个技术就使用失败了。意象对话的面对则不然,虽然我们尽量鼓励在意象中直接面对,但如果在意象中,我们闭上眼睛不看了甚至逃跑了,我们依然在继续看着这“不看、回避、逃跑”的一种真实状态——这依然是“面对”——并不是说只有面对“面对”才是面对,而面对“不面对”就不是面对了。



意象对话的任何技术,其目标都是如实觉察,不拒不纳。正因为如此,意象对话的“面对”并不只是一个“面对”的“相”,事实上,我们认为,如果一个人处于恐惧而强迫自己做出一种“直面”的样子,那么虽然这种情景的恐惧“被消失了”,但恐惧能量并不会真的消失,而是会转移到另外一个情境中去表达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在临床中用系统脱敏和满灌疗法治疗的个案,常常是原来的症状真的被治疗好了,但是另外一个新的恐怖症状又会冒出来。



因此,当代的行为疗法已经在和正念相结合,来弥补传统行为疗法的不足。因为“正念”是强调“觉知”的。所以,当代的和正念结合过的行为疗法,与意象对话的“面对”有了更多的相似之处。但二者依然还是有本质的不同的,意象对话是在“心”上做工作,而行为主义是在“行为”上做工作。



如果我们更深入地掌握了意象对话和行为主义取向的疗法,我们就会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在“根”上的不同,哪怕从表象上看,当代的行为疗法也变得越来越“有心”。不过这不是空口白牙能说明白的事,我们要真正地体验才能真正地明白。



“有觉知的面对”,和“必须作出一个面对的行为”是不同的。当我们在有觉知的状态时,我们无论如何恐惧,我们都是一个“觉察者”——无论是正在觉察“恐惧”的觉察者,还是正在觉察“面对”的觉察者。因此,我们会独立于恐惧之外,成为这部恐怖电影的观众,而不是被恐怖催眠的“剧中人”。面对技术为什么有效的原理就在于这里——当我们被“内容”操纵时,我们心随境转,当然就会成为情境的奴隶;当我们不被“内容”操纵,我们的心不随境转,当然就不会成为情境的奴隶了。这是最基本的生效原理。


如果面对技术做得更好,还会自发产生对“我为什么会对这个情景恐惧”的因果的领悟,以及由于这领悟而自发产生的“故事转化”甚至“看透、放下”,这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解铃还需系铃人,制造出一个“害怕的人”的导演,是我们自己的心,看明白了,导演就不玩这出戏了——如果有舒服戏演,人家导演又何必非得跟你过不去呢。所以通过“面对”的这个“转化”,是一种从根源上的转化,不仅指标还能治本。深圳心理咨询机构


当然,我所说的一切都是基于我自己学习的和体验的,一面之词不代表真理,只是如实分享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哦。


心理专家曹昱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曹昱老师

朱建军:


       同意曹老师观点,一个是心上用功,一个是行为上用功,迥然不同。


    另外一个补充,暴露或脱敏技术,只要求行为上承受那个焦虑的情境,对于这个时候心中发生的事情是什么并不关心,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心上用“隔离”的方式来对待,就可以做到行为上不再逃避而也不感到焦虑,以暴露或脱敏来看,这就算是治疗成功了。而在意象对话看来,这并非成功。因为这个所谓的成功要付出的代价是,人对情境的觉知力因隔离而下降了。深圳心理咨询


    也正是如此,那个技术才叫做“脱敏”,因为他们使得人不再敏感,因不敏感而不焦虑。而我们的意象对话要保持敏感,同时却因觉知而不焦虑。



    脱敏,如同麻醉药,有了它就不痛了。而意象对话,则是让人不麻醉,而是通过觉知而看到痛苦本身和其来源,从而穿越痛苦。当然,不同流派目标不同,所以做法不同,无所谓谁对谁错,大家择自己所好而用就是了。深圳心理咨询专家


意象对话创始人朱建军
意象对心理疗法创始人朱建军教授

作者:曹昱



国际候选心理分析师(IAAP Router)、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讲师;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中国社工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意象对话学部常务理事;回归疗法联合创始人。



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来,不断坚持个人成长,先后接受赵燕程、Brian Feldman、Paul Kuggler等国内外名师的个人分析与督导,目前已经过近三千小时的个人分析及上千小时的督导。系统参加过意象对话、完形疗法、策略派家庭治疗、荣格心理分析、沙盘等疗法的系统训练,并参加过国内外各种其它主要心理咨询方法的学习,如精神分析、人本、正念疗法、CBT、神话心理剧、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自体心理学等,并师从朱建军、Tucker . Feller、申荷永等国内外名师系统学习,临床个案的积累达数千小时。



个人专长: 深度心理分析;心身疾病及癌症的心理康复;神经症的临床辅助心理治疗;自杀风险预测及早期临床干预;脑瘫家庭康复心理咨询;人力资源心理测评及职场冲突管理。



合著出版:《爱本来可以不这样痛苦———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案例札记》(曹昱、朱建军)、《意象对话案例督导集》(曹昱、朱建军)、《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苑媛、曹昱、朱建军)、《水晶之路》(周烁方、郑玉虎等)



主要学术贡献:



意象对话临床咨询十余种子技术创新;



与朱建军博士共同创立回归疗法。



个人独立开发课程



躯体意象治疗(主要包括:心身疾病治疗;癌症康复;身体语言沟通);



四大类神经症与重性精神病的意象心理治疗及其自杀干预(服务对象仅限于精神科医生)



企业管理意象对话系列工作坊(主要包括:团队协作与冲突管理;人力资源匹配测查;总裁/高管心理助理)。



与朱建军先生合作开发课程:



音声意象对话(针对“生命早期印刻”的深层工作);



意象沙屉技术



回归疗法





作者:朱建军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

心理咨询与治疗师

意象对话疗法唯一创始人

回归疗法创始人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创办人

华东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北京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督导专家

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专家顾问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



从业简历:

1986年起,先后在中国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西南七校、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北京林业大学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是我国文革后第一批心理咨询工作者;

1988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心理系人格心理学方向硕士学位;

1988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犯罪心理学教研室工作;

1990年,创立意象对话心理疗法;

1993年,师从于我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曾性初先生;

1996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心理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学位;

2001年,创办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任系主任。

2013年,创立回归疗法。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咨询导诊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心理培训 意象对话 EAP服务 公益咨询 心理文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