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的安全感:对自己有自信,对世界有热情

      在最近热播的综艺《演员请就位》中,我们看到了包文婧的身影,她在节目中坦言,自己一直都没什么自信,这么多年来都是依靠她老公,所以想通过这个节目证明一下自己。


      而在早几个月播出的《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她也向老公包贝尔坦诚:“我在追赶你的脚步,我不喜欢读书。但是为了追赶你,我努力提高自己。”

      她还说:“我希望你每天能和我聊一聊。”“我也需要成长,你要教我…….”“我这么爱你,你为什么就不跟我聊聊?”

      在节目中,她说出了很多全职太太心中的隐忧:“我想让你陪着,我害怕你离开,你就是我的全部。”


      我们可以看到包文婧很不自信、且缺乏安全感,因为这两个原因,她越想抓住,对老公越依赖,反而越不自信。

      每个人都需要安全感,也都在不停的追求安全感,不同的人,对安全感的需求和理解也不相同,那什么是真正的安全感呢?


一、什么是真正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自信而热情”。

      我认为,这一点也可以成为是否具有安全感的标准,当一个人对自己有自信,对世界有热情时,他不但拥有稳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拥抱变化。


什么是自信而热情?


      这其中涉及到三个因素:自体、动力和客体。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的定义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这个核心在空间上是坚密结合的(有内聚性的),在时间上是持久的,是个体心理创始的中心和印象的容器。”

      简单地说,这个定义可理解为,自体是个体所有经验的总和。

      动力,指的就是一个人三种原始的驱动力:自恋、性和攻击性。它是自体与客体之间的能量表达。
自体心理学
      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三股动力:

      自恋,科胡特认为,它是“活力、意义和创造力的源泉,是至关重要的个体资源,有待滋养以确保它的成熟“

      自恋用一句话表达就是:我是好的,我是对的。

      “性”和“攻击性”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1920)的论文中提出了“性驱力”和“攻击性驱力”的概念,并提出了生本能(性本能)与死本能(攻击本能)的理论。

      客体:客体的概念,最早也是来自弗洛伊德。根据当代的客体关系理论,当你向一个人投注了你的心理能量时,他就成了你心中的客体,而对于你没有投注能量的人,他们就还不能称之为你的客体。

      当动力能够滋养自体时,就是自信;当动力能够滋养客体时,就是热情。而且,自体和客体基本上被感知为是好的、善意的。

      能够同时具备自信和热情的人,其实是很少见的。所以,真正具有安全感的人也就少了。
现代人为何缺乏安全

二、现代人为什么缺乏安全感?


1、自体虚弱


      所谓的自体虚弱,指的是对自己的体验和认知是虚弱的,就是认为“自己很虚弱,没有力量,随时会受到伤害”的感觉。


      像开头所说的包文婧一样,她没有工作,存在感主要依附在和老公的关系上,而她老公包贝尔又是在充满诱惑的娱乐圈生存,而她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

      随着她老公包贝尔的事业越来越好,她感觉和老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她想弥补这个差距,但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她在和老公的关系中处在完全弱势的地位,所以,她就需要不断地确认她和老公之间的感情,需要老公很大声地在公众面前说爱她,她才会觉得安心有安全感。

      自体虚弱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担心外部世界一旦有敌意,虚弱的自己抵挡不了,甚至会被毁灭;

      自己这么虚弱,这会引起严重的羞耻感;

      因为有严重的羞耻和恐惧,结果导致一个人不敢面对自己;

      人可以接受自己的身体会有虚弱的时候,但很难接受自己的心灵是虚弱的。所以,人们就会将他内心的恶意、恨、坏等自己接受不了的东西,投射给外部世界,认为外部世界是坏的、邪恶的、有敌意的,由此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来看个例子:

      “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这句话如果是从一个才24岁女生口中说出来的,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小敏,出来社会6年了,这6年来都没谈过男朋友,而之前她也只是在学校里谈过一次短暂的恋爱。对恋爱这事她不是眼光高,而是她压根儿对这事不感兴趣。

      多年来,她在家里养了很多只小猫小狗,每天会在它们身上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感觉像是和它们相依为命似的。

      来,她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接着,母亲改嫁,很快有了弟弟,就再也没怎么管她了。而她父亲一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从来都没有担起过责任。她从小是由奶奶带大的。

      对于父母,她的心里是充满怨恨的。

      一次,同事们一起吃饭,不经意间聊到父母的话题,而她一直低着头,当做没听到。一位新来的同事,不知道情况就随口问了一句:“小敏,你的父母不是也在广州吗?”

      这时,小敏立即失控了,怒吼道:“要他们有什么用?他们又从来都没有管过我!”

      另一同事见她这样的反应,便赶紧出来打个圆场,换话题了。

      而在平时,也会经常有人问她:“你这么年轻漂亮,怎么不找男朋友呢?” 她都会冷冷地回一句:“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故事中看出,小敏其实内心是很脆弱,很渴望被爱,但她父母的做法让她伤透了心,也让她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心。她小时候肯定会认为,一定是自己不好,父母才这样对她的。

      所以,她就以一句“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把内心对父亲的失望泛化到所有男人身上,也把自己内心的坏和恨投射到外界,让自己远离男人以此来保护自己脆弱的内心。同时,对父母婚姻的失望也迁移到了自己的亲密关系上。

      自体虚弱是人们没有安全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2、虚体自恋:


      所谓的虚体自恋,就是将自己的自我价值建立在外在的条件上,当外在条件好时,你的自恋会爆棚,而一旦外在条件失去,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在奇葩说第6季中,有一期的辩题是:年纪轻轻,我“精致穷”有错吗?

      所谓的“精致穷”,就是为了追求更精致、更有品位的生活,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停地追逐更好的东西,因为过度消费而造成自己的贫穷。

      这样的人热衷于购买名牌化妆品、包包、衣服,热衷于各种奢侈品,追求品牌,这就是他们认为的精致生活。

      在网上曾有一组调查数据,现在90后人均负债达到了12.79万元,其中消费贷占了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花明天的钱追求今天精致的生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了。

      这样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他用外在的物质来武装自己,掩盖自己的心虚,让自己看起来好像是归属于某一个高端群体,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就会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被别人看不起。

      这种“精致穷”的人,就是一种虚体自恋。而一个虚体自恋的人,肯定是没有安全感的。
如何获得安全感

3、内在关系模式: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一个人在6岁前,和父母等人建立的关系模式,会内化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一个人内在的关系模式。

      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可以说是他的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关系模式。

      每个孩子最初都再寻求与母亲建立依恋关系。所谓依恋,就是一个人的情感,能够向情感对象打开,且得到了积极回应,这样两个人就建立了一份连接。

      如果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没有和母亲形成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那么,在成年后,他也很难对成年人的亲密关系有安全感,不是想要控制,就是想要逃离。

      而关于父亲,他对一个人来说,象征着最初的外部世界。因为父亲是在自己和母亲世界之外的第一个“他人”,所以,一个人与父亲的关系,是一个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雏形。

      如果一个人在年幼时,没有和父亲形成一个好的关系,那么,成年后,他也会将对父亲的感知投射给外部世界。

      一个人总是在运用小时候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来面对新的关系和事物。

      举个例子,我的一位朋友,父母从小对她的教育都是以打压和批评为主,从小到大,她很少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可。

      而她父母的关系也不太好,母亲总是在抱怨父亲,而父亲很易怒,经常是听着听着就暴怒了。

      所以,她在家里时,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父母又吵起来,或是自己什么没做好又被说了。

      慢慢地,父母的形象被她内化了。当她要做决定时,总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从脑海中冒出来,她都分不清,这些声音到底是自己的,还是别人强加给她的。

      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她对目前的亲密关系不满意,但又不敢分手,生怕分手后,就没有人要了(她三十多岁)。

      而且她目前还做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很消耗她的能量,但又不敢做新的尝试。

      她说,她对自己很不自信,对世界也没有安全感。

      她不自信,是因为她的内在父母总是在批评、打压她的内在小孩。她对亲密关系不满意,是因为她无意识地找了一位像父亲的人,因为她想要重复她的内在关系模式。

      而父亲又代表着一个人最初的外部世界的象征,但她的父亲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让她担惊受怕,这让她对这个世界没有安全感。

      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内在关系模式对一个人的影响。

4、原始的动力无法舒展


      上面提到,在每个人都有三股原始的动力:自恋、性、攻击性。

      如果一个人能充分地展现这三股原始动力,就具有了超凡魅力,人们将会为他疯狂。

      但是,这三股动力在我们的文化中都是禁忌,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都是要尽量避免、压抑它们。

      比如,家长从小就会教育孩子不要骄傲,因为骄傲使人退步;再如,当一个孩子长大青春期时,家长和老师会让他们穿丑丑的校服,以尽量掩盖孩子们的性特征等。

      总之,整个社会都将这三股动力视为不好的事物,想尽办法不让它们显现出来。所以,这三股能量都处在舒展的状态的人是很少的。

      生命的原始动力受到压抑,一个人自然就没有了活力,也就没有力量去应对外界的种种发生,自然就没有安全感了。

      以上就是我认为人们缺乏安全感的原因,知道了原因,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提升自己的安全感。

三、如何获得真正安全感?

1、实体自恋:


      实体自恋,是与虚体自恋相对的,意为自我价值感不随外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不管自己是强大还是弱小,自我都不会破碎。

      简单地说就是,你的自我价值感,“我很好”的感觉,是一种很真实的东西,不会因为外在条件的变化受到很大的损害。

      真正滋养实体自恋的是:投入地去爱,投入地去做事情。

      心理学家弗兰克说:“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幸福就会降临。”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自恋会不断受到打击,但最终你会因此真正地与人建立深度的连接,增强了感知他人的能力,这些都会增加一个人的实体自恋。

      简单地说,实体自恋来自于爱。当一个人确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她有着一段很好的关系,就不会在意自己是否有点胖、有点老、有点丑等外在条件。你会发现拥有爱,要比所拥有的条件要宝贵得多。

      一个人有了基本的实体自恋,才能做自我观察!

2、整合“好我”与“坏我”


      每个人身上都有“好我”与“坏我”。

      所谓的‘好我”,就是自己喜欢的、认同的、想要的品质、特征、习惯等;而“坏我”,就是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不认同的、不想要的那些东西。

      当一个人执着于“好我”时,就会执着于用这样的方式去呈现自己或与他人建立关系。

      而对于“坏我”,他会想办法避免它、压抑它,当一个人彻底地与这一部分特质失去连接时,他会把它投射出去,这样他就会从外面的世界看到自己内在的这一部分。

      比如,当一个人将自己内心里的恶意、恨、坏等自己接受不了的东西,投射给外部世界时,就会认为外部世界是坏的、邪恶的、有敌意的,这时,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不安全。

      所以,整合自己身上的“好我”和“坏我”,是一个人安全感的必修课。

      如何发现被自己压抑下去的“坏我”呢?

      可以从你经常遇到的人和事这两方面着手去觉察。

      之前我的一位来访者,就是一位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人,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要反复确认门窗有没有关紧。

      不仅如此,她还需要在床边放一根棍子,因为她总是担心半夜会有人爬进来伤害她。

      也许正是因为她这个恐惧的吸引,她家里就真的遇到过两三次半夜有贼潜入室内偷窃的情况。因此,她变得更没安全感了,晚上都不敢睡觉。

      于是,她就找我做了心理咨询,了解她的情况之后,终于发现了原因:

      原来,在她的心底一直潜藏着一股想要毁灭世界的冲动,而这个冲动,来源于她婴儿的时候。

      原来,她家里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当她出生后,家里人几乎不待见她,对她的照顾也不好,经常是一个人在摇篮里哭了好久都没有人回应。

      一个小婴儿,如此地脆弱无助,当她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时,她就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不安全的感知,也会产生暴怒和想要毁灭这个世界的冲动。

      而这样的冲动,一直压抑在她的潜意识中。当它被投射出去时,在她生活中的呈现就是,她在工作中总是会遇到不讲理的人,经常吵架,甚至是大打出手;在睡觉时,总会觉得会有人爬进来伤害她。

      当一个人能够整合自己的”好我“与”坏我“,他的自我就会像一个容器一样,可以包容、抱持自己身上不同的特质,而且它是坚韧的,不易破碎。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有内聚性的自体。

3、转化内在关系模式:我是好的,你也是好的,世界是安全的


      一元关系,是指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自己的感受,希望别人都来配合他的意志。而在关系中,只能是他说了算。

      二元关系,是指一个人意识到,另一个人是和自己一样的独立存在,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志,他能共情对方的感受,也能尊重对方的意志。

      三元关系,是指一个人能意识到关系的复杂之处,在复杂的关系中,他能同时看到我、你和他三个人的感受和意志,并尊重这个复杂的三元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三元关系是一切复杂关系的源头。

      简单地说,

      当你觉得,世界上只有你是好的,这是一元关系;

      当你觉得,你和另外一个人都是基本好的,这是二元关系;

      当你觉得,你、你爱的人和与你竞争的人,都是基本好的,这就是三元关系。

      当你在关系中体验到的“好”越来越多时,你就越能够整合,并看到自己、他人、世界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而且他们基本是善意的。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

4、让生命力舒展

      运用生命最基本的三股动力最好的方式是,把它们作为燃料,找到符合人性和社会规范的表达方式,把它变成文明的东西。

      全能自恋,是一元世界的动力,受它的驱使,你会很有动力,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会是严重的自我中心,你会忽略别人的感受,同时,它的韧劲会是问题。

      一旦遇到一个重大挫败,全能幻觉破灭,就会变得彻底无助,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同时也会表现得非常糟糕。

      所以,最好的情况是这样:当你进入了二元世界和三元世界,你并没有牺牲你的全能感,而是你认识到了世界的复杂性,并把原初的全能感,转变成了更为复杂的攻击性和性的动力。

      你的力量没有丧失,而你的心灵变得复杂而成熟。当你发起一个愿望时,你敢想敢做;在具体实施时,你又能表现出理性和韧劲。这时,你就能达到那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受你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这也是一个人内在动力的发展历程!

      而现代社会所拥有的文明,其实就是性和攻击性驱力升华的结果,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自信而热情”,而这一点也可以成为是否具有安全感的标准。

      当动力能够滋养自体时,就是自信;当动力能够滋养客体时,就是热情。而且,自体和客体基本上被感知为是好的、善意的。

      现代人没有安全感的主要原因是:自体虚弱、虚体自恋、适应不良的内在关系模式和三种原始动力无法舒展。

      最后,我们分享了四种让自己拥有安全感的方法:滋养实体自恋、整合“好我”与“坏我”、转化内在关系模式,以及把生命最基本的三股动力用符合人性和社会规范的方式表达。


参考资料:

武志红:《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转自公众号:内在探险家,作者:林宗凯

图片来自心海湾自己或友人授权使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咨询导诊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心理培训 意象对话 EAP服务 公益咨询 心理文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