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对话不是催眠,意象对话不是催眠,意象对话不是催眠。重要的事情,催眠三次。你看,通过重复等暗示技术,来给你植入新的认知,这就是催眠的操作手法。
1、意象对话过程意识清晰,自主可控,催眠不是
从外在的表现形式看来,意象对话与催眠是挺像的。催眠的核心逻辑主要是在意识聚集、潜意识开放的特殊状态,催眠师通过暗示等技术直接影响来访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但是相比于催眠要让来访者进入中度或深度,甚至印度的催眠状态,比如要通过催眠来追溯前世的时候,是不是很印度。意象对话只需要在意识与潜意识的交界区间的浅催眠状态即可,因此整个意象对话过程,来访者都是意识清晰的,自主可控的,很多人是可以睁着眼睛就能看到意象的,不是非要像催眠那样闭眼才行的。
2、意象对话过程更友好,简单快捷
催眠对来访者可暗示性要求比较高,引导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也比较长。但意象对话对来访者来说更友好。我说大漠孤烟直,你是不是不用闭眼就能看到长河落日圆的景象。这个就是意象 是不是简单快速。
3、催眠与意象对话干预方式和适应症不同,效果稳定性也不同
催眠的时候,催眠师是主导者,像权威专家。在催眠状态下给出指令和引导,侧重于症状缓解与行为改变,单次效率更高,但长期效果稳定性不够,需结合其他心理疗法。比如催眠解决考试焦虑,就很快捷高效,但情况容易反复,因为并没有化解焦虑的深层原因和底层的焦虑型人格的基础问题。很多时候,催眠是一种好用的应急包。
意象对话的时候,意象对话心理师是共同探索者和意象解读者,是平等的互动关系,像导游和陪伴者。意象对话的过程,让潜意识的内容以意象的方式自然呈现,没有催眠师的那么多的干预和植入动作,意象对话心理师更相信来访者自己的潜意识动力。注重 “意象的演变过程”,强调来访者的主动参与和自我觉察。
意象对话侧重于心理成长与人格整合,比如让蕉绿型人格变得不那么蕉绿。通过探索潜意识意象,识别内心冲突的根源(如童年创伤、未解决的情结),逐步调整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效果更为稳定,可促进整体心理功能的提升。深圳心理咨询
意象对话与催眠,表面看似一样,实则从催眠深度,操作方式,适应症,效果稳定性等都是不同的。不过各有用处和优劣,大家选择适合自己当下需要的心理疗法就好。
作者:胡椽牟(心海湾心理咨询师)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心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