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需要被关注的你

癔症型的人,通常会使用癔症型的方法去获取所需之爱。

 

癔症意味着表演,表演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关注。对于很多人来说,被关注就是所需之爱。

 

由于癔症的真正含义为表演,因而,其展现方式格外丰富,在获取爱的所有的不健康方式当中,癔症型是最复杂、最多样也最难根治的一种.

 

用癔症型的方式获取爱时,个体的潜意识里同样有一句话,只是,不同成长体验的个体,这句话也会涸然:

 

“你看我多柔弱!” “你看我都病了!” “你看我多优美!” “你看我多可爱!” “你看我多性感!” “你看我多麻烦!” “你看我多神秘!”……    

 

依次,个体所表演的分别是:柔弱、生病(柔弱或可怜)、优美、可爱、性感、麻烦、神秘……



 

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第一版中,紫薇和小燕子都是典型的癔症型人格,所以,她们采用的获取爱的方式也是癔症型的。


 

这两个艺术角色本身具有鲜明的性格优点,比如她们善良、正直、勇敢、机智、真诚等等,但同时,也具有鲜明的表演性。


 

在作品中,紫薇表演的是宽容和优雅,小燕子表演的则为闹腾和可爱。小燕子的表演性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她实在是“闹”得厉害。至于紫薇,认为她有表演性,是由于在她含蓄、豁达的背后,是对消极情绪的过度克制和压抑。


 

正因为她们的理性意识对此全无自知,所以“演”得淋漓尽致,异常成功,颇得宫廷内外人土的好评与爱戴。   


 

在她们光彩照人的成功表演面前,皇后与容嬷嬷自是倍显简单、狡诈和狠毒,败下阵来乃是合情合法又合乎心理学之道理。


 

作品中,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争得皇帝恩宠与疼爱的拔河赛中,癔症型的人物成为最终的赢家。这正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诚然,我们在这里对“癔症”大放蹶词,毫无贬义,只是想借此说明它的心理特性。

 

 



通过大量的意象分析,我发现,善用癔症型方式获取爱的个体,通常有一个重要的人格侧面:怀有深怨的女鬼意象。


 

为什么通常是女鬼,我也不太清楚,只是在个案咨询中总能见到而已。也许是女性的情感需求更强烈、更易沉溺使然吧。与女性的情感需求相比,男性通常更需要的是得到尊重。



 

 

在张国荣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异度空间》里,有一个典型的癔症型人格意象——心理医生的中学女友死后变成的女鬼。

 

影片中,这个女生很爱对方。为了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爱,她会在煮鸡蛋时“不小心”把手烫伤。当然,可能你会说:她年纪轻,不善家务嘛;也许这是她第一次煮鸡蛋;她只是偶尔弄伤了而已;她大概是赶着给男友送去,焦急之中受了点儿小伤……


 

但是,精神分析从来都是不相信偶然的。    


 

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哪怕看似意外、看似偶然、看似不经意,背后都有其潜意识动机。并且,越是意外,偶然和不经意,心理层面的需要越真实甚而越强烈。


 

也正因为个体没有意识到,或者是其理智很难接受,这样的行为才会表现得再自然不过,很不容易在现实逻辑中找出破绽来。这就是原始逻辑的功力所在。    


 

事实是.这样的行为背后通常有一个真正的心理动机。例如,影片中,当那个女生的男友正欣喜地接过煮鸡蛋,突然发现女孩儿的手受伤时,连忙捧着她的小手呵护不已,女孩儿满足地笑了。这就是她想要的——男友的关注和内疚。     


 

必须强调的是,女孩在意识上不是故意的。她很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到底想要什么,一心只想着如何体贴、照顾男友,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一样。    


 

当女孩发现男友已经移情别恋,自己又无力挽回时,她绝望了。于是,积怨太深的她采取了极为惨烈的方式惩罚男友——当众用剪子割腕跳楼。


 

对于电影里的这一幕,荧屏内外的观众无不愕然……在那一刻,男友的心里埋下了沉重的内疚,它就像种子一样开始悄悄地生根、发芽……女孩自己也变成了面带污血、眼球上翻、双臂平晃的怨恨女鬼。她的那身白色学生装分明就是一种控诉:“你们看我有多无辜!”   


 

张国荣所饰演的心理医生治疗了一位女病人,叫章昕。在她身上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儿时爱的缺失(父母带姐姐出国定居,将她独自留下)带给她被抛弃的感觉;二是重复性的自伤行为,表明她惯用内疚感控制别人。    


 

因此,影片中的女中学生以及章昕有个共同的心理防御机制——内疚感控制,她们都善于无意识地、用唤起对方内疚感的方式进行控制,而心理医生的问题恰恰在于长年压抑着内心深处的内疚感。他在现实行为层面的做法,是将自己和已故中学女友的所有相关资料封存在一个盒子里,然后把盒子藏起来。    


 

我们知道,这是没用的。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遭遇了激情之后的伤心,想要拼命地忘记什么,结果,只会记得更牢。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负强化”。    


 

随着心理医生对女病人章昕的深入治疗,他自己的创伤性记忆也被一步步唤醒。终于,他封存心底的女鬼意象浮出水面丛表面上,似乎是故去的中学女友变成了怨恨的女鬼,实为医生自己久久未敢面对的心理问题。    


 

对于影片中的心理医生而言,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接纳自己的内疚与自责,而非尘封痛苦。这样,痛苦才有面对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和释放的机会,压抑与忍受也就可以转化为面对和承受。    


 

当他能够深切地体会自己的内疚感时,也就有可能与女鬼共情——感受到她的感受。当女鬼体会到他的共情时,才有机会表达和释放,才有接纳的可能,不再那么怨恨。这时,他们的心灵才有机会拥抱。    


 

电影中接近尾声的“拥吻”片段,原本是至关重要的接纳象征,但是由于缺乏了心理医生的纵身一跳、女鬼推他一把或是想要掐死心理医生的冲动或行为,心理医生内疚情绪以及自责情绪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因此,片中的“拥吻”欠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逻辑环节,显得有些突兀和跳跃,不符合心理现实的发展节奏。    


 

也许,张国荣能够在这部影片中纵身一跳的话,现实生活中的他就不会选择跳楼,或者,至少不会那么快地自尽。因为对于当时已经深度抑郁的张国荣来说,片中的很多画面就像是他的梦、他的意象。


 

当然,这只是“也许”。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怀有内疚感的人都会成为癔症型的人,或是使用癔症型的方法去获取爱。

 

一个人有无内疚感,并不最终决定是否能够形成不健康的获取爱的方式,是否会用激发别人内疚感的方式去控制别人,是否会变成心怀怨恨的“女鬼”。


 

重要的是:他是否具有基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否能够接纳心中的内疚感(有自知、有宜泄、有人我界限),即便无意识地使用过内疚感控制的方式,当时是否有过心理获益。



 
   
本文节选水晶级意象对话心理师苑媛老师的《获取爱的不健康方式之癔症型》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提供一个视角,更有觉知地看待自己。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咨询导诊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心理培训 意象对话 EAP服务 公益咨询 心理文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