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和存在主义的代表大师,亚隆的理论观点通过书籍的翻译和对咨询师的授课,已经渐渐传入中国。在团体心理治疗中,根据亚隆的观点可以概括地分出11个主要的作用因子:
1. 利他
小组成员能通过向其他组员提供帮助能提升他们自己的自尊,将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前,并且将自我与小组其他的成员分享。
2. 团体凝聚力
凝聚力是指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小组成员通过身处组中而感到温暖和平静,体验归属感,感到自己对于小组是有价值的,不论暴露自己的任何经历和隐藏的一面,仍能够得到小组中其他成员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不再感到孤独。
3. 普遍性
团体使组员了解到其并非唯一受某方面问题困扰的人,“我们是同舟共济的”;了解其自身和其他人并非大不相同,使其获得“属我族类”之感。
4. 人际学习
人际学习源于团体成员间的互动,组员们发现在互动中他们的言行对其他人的影响,通过领悟,他们能意识到他们是如何形成这种特定的行为交往模式,以及这些特有的交往模式是如何作用于他们现实生活的。通过团体成员间的坦诚相待、反馈和相互支持,组员可改善他们的行为交往模式。
5. 提高社交技巧
改善小组成员的交往技巧;(付出)感觉对团体成员及其他人更加信任;了解自己与别人的交流沟通方式;团体给个体提供与其他人接触的机会。
6. 传递信息
治疗师或组员对某一组员提供忠告或建议,或某个团体成员对人生问题给予确切的劝解和建议,使其以不同的行为方式应对某个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7. 宣泄
宣泄是指将心中紧张的情绪释放,团体中的成员通过口头或非口头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受,从而缓解他们的痛苦。宣泄还可以指小组成员对自己获得的顿悟、自由之感加以表达。小组成员也可以哭啼、呐喊或写作等不同的形式通过表达他们的想法、恐惧和感受等等。

8. 模仿行为
小组成员在发现组内存在榜样后,有意向团体中比其适应良好的人学习,并且在目睹小组成员勇于表露自己所不为人知的一面又因此而得到支持和理解后,这种经验使其也愿意做同样尝试;组员通过认同,继而采用另一位团体成员的行为模式或交往风格;或者赞赏并模仿治疗者。
9. 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视
在有些方面,团体体验就像家庭体验,只不过这次比较能包容性更强,帮助团体成员了解自己是如何在家庭中长大的,团体就像家庭——有些成员或治疗者扮演父母,而有些人扮演亲戚,透过团体体验,了解到过去和父母及亲戚的关系的形成及发展。
10. 重塑希望
组员明晰别人应对着和自身类似的问题,并看到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此目睹其他成员改善的过程对自身会有所鼓励;知道团体能帮助包括自身在内的有类似问题的人,具鼓舞性。
11. 存在意识因子
了解到生命中有时是不公平的;了解到生命中有些痛苦和死亡终究是无法逃避的;了解到无论和别人多么亲近,仍需独立面对人生;面对生与死,要因此更诚实地生活,而不被枝节小事羁绊;认识到在终究必须为自己生活的方式负起责任,无论从别人那儿得到多少指导和支持。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心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