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军:人格意象分解技术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

       民间有一个说法,两个人要成为朋友,一定要“有缘”。这个观点和西方社会心理学有所不同。比如西方的社会心理学家会说,“两个人之间住的比较近,有邻近性,就会增加成为朋友的概率”。但是在我们中国人看来,邻近性只是交朋友的条件之一,并不是充分的条件。如果没有“缘分”,即使是很近也没有用;如果有缘分,即使很远也不要紧。也就是俗话说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缘”是什么呢,没有定义。不过,在人格意象分解中,我们可以这样说,“缘就是两个人有相似的或相同的子人格”。 
 
       相似的子人格的存在,使两个人的相互了解更容易。因为我只要体会一下我内心中对应的子人格,就可以大致知道对方的情绪感受。如果两个人之间完全没有相似的子人格,这一点就很难做到。有缘的双方互相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心心相印”,而没有缘的就很难达到。相似的子人格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使两个人“知音”。 
 
       我们说过,在一个人内部,相似的心理经验相互吸引,在人与人之间,相似的心理经验也一样是相互吸引。当我们在别人身上发现了和自己相似的心理特质,我们会感到一种吸引力,使我们对对方产生好感,从而和他结交为朋友。这就是所谓的“缘分”。看着这个朋友,我们仿佛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我们爱自己就会爱朋友。 深圳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咨询
 
       有的时候,我们身上有一个自己也不喜欢的子人格,而身边另一个人身上刚好也有这样一个。我们会对他很讨厌、生气,他就像一个镜子,照出了我们自己脸上的疤痕。我们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这个人。  

       如果一个人和我们毫无相似的子人格,我们对他就会“没有感觉”,我们觉得他的生活和我们没有关系。虽然我们可以为了功利的目的和他交往,但是我们的心里对他很少会关心。 
 
       如果明友发生矛盾,解决的要点是发现和矛盾有关的子人格。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 
 
      她和另一个女孩是好明友,在同一个公司工作。一次为了小误会,两小人吵了一架。也许是因为工作压力大,都有些烦躁,都说了伤人的话。事后,她很后悔,也想道个歉,重归于好。但是她说是因为女孩子的傲气和小气没有这样做。另一个女孩随即出差了一段时间,再见面都有些尴尬不自然,于是互相回避。她不希望这样,想主动道歉并与她和好。
  
       如果从人格意象分解来说,我们可以先看看这个过程中,这个女孩的哪些子人格“出场”了。我可以发现,她似乎有两个成对的子人格:一个是非常重视朋友的她,这个她为了保持友谊宁愿道歉和让步。我感觉这个子人格是一个委曲求全的性格,很怕得罪朋友。另一个子人格则是吵架时的她,我感觉那是一个愤怒的她,比较独立,不怕得罪朋友。 
 
       我估计她就是我常见的那种女孩,平时委曲求全,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伤害别人。也正是因为这样,她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自己的愿望总是放在第二位。天长日久,她心里就积聚了很多的委屈和不满,但是这个子人格是不允许自己发泄和表达这些不满的。 
 
      在吵架的时候,另一个子人格出现了。与其说是“失言”而说出了伤人的话,不如说是这个愤怒的子人格借机发泄自己的不满。这些吵架时的话正是平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事后,委曲求全的子人格担心了,怕愤怒的子人格得罪了朋友,于是想用自己的方式主动道歉来解决矛盾。 
 
      尴尬和不自然,是内在矛盾的表现,一个子人格想道歉和好,而另一个子人格不愿意这样做,委曲求全的子人格也害怕自己会暴露出自己的另一个子人格,怕被朋友看出自己内心中的那个不愿意道歉的自己,不满甚至愤怒的自己。 
 
    归根结底,她的人际冲突是内部这两个子人格之间的冲突,“委曲求全者”对自己的“愤怒者”不满,认为她太容易得罪人。而“愤怒者”也对“委曲求全者”不满,认为她太没有自尊了。但是,有“委曲求全者”的存在,就必然会有“愤怒者”,因为委曲求全的行为,正是积聚怨气、不满和愤怒的原因。而这样“愤怒者”的爆发就会很过度,这过度的行为;也更会使“委曲求全者”更为内疚,从而加强了她以后的委曲求全行为。这就是一个双方互相强化的恶性循环,这就是这两个子人格之间的关系模式。  



szrjgxxlzx
深圳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咨询

       要解决这个冲突,我们首先要让她内心中这两个子人格相互理解。让“愤怒者”体谅“委曲求全者”的胆小,理解她的渴望友谊,而且教她敢于表达自己;反过来,让“委曲求全者”肯定“愤怒者”的勇气和独立性,但是在“愤怒者”和别人争吵的时候,帮助她能把话说得委婉些,能帮助她对别人多一些体谅和理解。这样,双方的优点可以互相辅助,而缺点可以互相弥补,她的人际交往就可以大为改善,即不需要过分委曲求全,也不会在一怒之下,对朋友说出太伤人的话来。即使“委曲求全者”偶尔有过分委曲求全的行为,由于有体谅,“愤怒者”也不会对“委曲求全者”太愤怒,“愤怒者”的不满少了,爆发的时候就不会行为太过分。即使“愤怒者”偶尔爆发过度,“委屈求全者”理解她,也不会有太多的内疚感,不会因此太过分的道歉,可以让这个事情过去就算了。这样,恶性循环就会减弱甚至可能终止。在终止后,“委曲求全者”就可以变成“合理让步者”,而“愤怒者”就可以变成“自我坚持者”。在需要让步的时候,她的“委曲求全者”负责让步;在需要坚持自己的意见时,“自我坚持者”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意见,维护自己的合理利益;这样,她的人际关系就得到了完全的改变。
  
       在人格意象分解中,我们可以让她想像出这两个子人格,清晰的想象她们的外貌、服饰和性格,并且找到她们的名字:(我刚才叫他们“委屈求全者”和“愤怒者”,只是我给她们起的名字,对每一个人来说,他的子人格会有自己的名字)然后,让她想象这两个子人格对话,并想像一个心理学家在调节她们的冲突,心理学家在帮助她们互相理解,要求双方能听进去对方的话,肯定对方的长处,不要攻击和过分的批评对方的缺点。这样,双方的相互理解就可以逐步建立。深圳意象对话培训
  
       当她自己内心中的矛盾解决后,再解决生活中她与朋友的矛盾就很简单了。原则是一样的,不要过分委曲求全,也学会在表达自己的不满的时候不要说过头的伤人的话,而是用较平静的态度说出自己的不满心情。这样,人际关系问题自然可以改善。  

       其他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解决。

       摘自朱建军《你有几个灵魂-心理咨询与人格意象分解》


作者:朱建军
意象对话心理疗法创始人朱建军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

心理咨询与治疗师

意象对话疗法唯一创始人

回归疗法创始人

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创办人

华东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北京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

深圳市心海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专家督导、顾问

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专家顾问

从业简历:

1986年起,先后在中国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西南七校、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北京林业大学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是我国文革后第一批心理咨询工作者;

1988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心理系人格心理学方向硕士学位;

1988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犯罪心理学教研室工作;

1990年,创立意象对话心理疗法;

1993年,师从于我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曾性初先生;

1996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心理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学位;

2001年,创办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任系主任。

2013年,创立回归疗法。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咨询导诊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心理培训 意象对话 EAP服务 公益咨询 心理文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