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从体会孩子的感受开始

 


       孩子就在你的身边,你真的了解他的感受吗?这或许也是世间最远的距离,彼此距离为零,内心的距离却是千山万水,也许我们总是“自以为”为标准去判断孩子的行为,作为那个标尺。亲爱的,你与孩子之间是这样吗?父母常对孩子说“宝贝,我们爱你”,是否也想过——无论自己有多么关爱孩子,最终能有效到达孩子那里的,被孩子们感受到的爱到底有多少呢?这,决定了亲子关系的品质。

 

 

 


现在孩子就在你的身边,他的感受如何?

 

有位母亲带着5岁的儿子参加我们的亲子沙龙。一进门母亲随手找了个呼啦圈,让孩子自独在大厅玩儿,就自顾自和其他人招呼寒暄去了。

因为第一次来,男孩儿显然不太适应新环境,一直低着头,避开了所有想打招呼人的目光,感觉好像房间里除了他和母亲,没有别的人。他偶尔对投影仪感到好奇,伸手摆弄几下。母亲只要看到就会提醒他:“别乱动!别乱跑!”母亲虽然声音很大,儿子就像没听到一样。
快上课了,母亲把孩子喊到身边。男孩手里玩的呼啦圈时不常会碰到旁边的人,母亲总要叮嘱孩子小心。
我们微笑着问这位母亲:“你的孩子感觉怎么样?”可能突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她一下变得很紧张,赶紧解释为什么会带孩子来——实在没有人帮忙看孩子,领导又特别推荐她听听我们的课,等等。
她是单方面以为我们不愿意她的孩子到沙龙来,尽管没有人就此表达过任何质疑,她又说了很多解释的话,表示歉意——就是始终没有回答我们的提问:“你的孩子感觉怎么样?”我们是想通过提问,请母亲感受一下孩子当时的感受如何,开心否?放松否?安全否?通过这些感受去发现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中,内心有着什么样的需求。

我们又问母亲:“您来这里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孩子的教育。”

“孩子现在就在您身边,您看一看,他的感觉如何?”
“挺好的。”我们能感觉到,这是句不假思索的客套话,一种出于习惯的礼节性回应。

 


全然地与孩子在一起,留意他的感受、他内心的需要

就在我们和母亲对话过程中,男孩儿几次想站起来,又几次被母亲稍用力地按在座位上。

“我们想为您和孩子做些工作,可以吗?”听到这话,母亲马上对儿子说:“儿子,快说谢谢老师。”可是孩子仿佛什么都没听见,根本不理会妈妈的示意。也许小小年纪他已经明白,这不过是母亲想借用和他的对话,来表达她自己对老师感谢的一种方式。我们也看到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对他人说谢谢,当孩子自己没有感觉到需要表达谢谢时,父母下达的感谢指令往往会流于表面形式,或者根本得不到孩子的响应配合。

我们引导现场所有成员一起来感受:此时此刻我们的身体感觉如何?如果打比方的话内心的感受会像什么一样?……接下来,也请大家思考,当孩子到一个陌生环境,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心里有什么需要?作为父母可以做些什么能够让孩子感觉到被关爱和被保护?

过了一会,孩子不肯安静地坐着了,甩开母亲强拉自己的手,到里面房间去玩了。接下来我们说了什么,母亲没法专心听了,她不停用眼睛扫着旁边房间里的儿子,既惦记着儿子又想听明白我们在讲些什么。那份纠结就好像在冷暖流交汇地带的鱼一样翻腾不安。

我们再次问孩子的母亲:“您现在的感觉怎么样?”她愣了一下,表情有些尴尬。

我说:“可能今天晚上,您能为孩子做一件最好的事就是——带孩子回家,好好陪他玩会,然后再聊聊你们母子俩都有什么样的一些感觉?”听我这么说,母亲挺犹豫地说她也特别想听老师的课。
“学习的路很长,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高品质陪伴孩子吧。在一起时请全然地和他在一起,关注他的感受,留意他感受背后内心的需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感受到安全,让孩子知道对妈妈来说他很重要。”母亲朝孩子走去,儿子也立刻扑向妈妈。“拉上孩子的手回家吧。否则坐在这里,你的心也是不踏实的吧?很好奇您现在的感觉怎么样?”

她真的感觉了一下自己,笑着说:“老师,刚才我整个人像在滚筒洗衣机里一样。现在终于不翻腾了。”

谢天谢地,她终于说出自己的感觉了,所有人都笑了。

 

 

文章转自心探索网站http://www.xintansuo.com/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咨询导诊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心理培训 意象对话 EAP服务 公益咨询 心理文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