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的事,是和你一起成长

 

       现在论焦虑指数最高的人群,中小学学生家长绝对是名列前茅的一群,看看那些辅导班培训机构前面人头涌涌的盛况就知道了。


 

        

       家长的焦虑,贯穿于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当孩子放假在家,如果比较长时间不在学习状态(比如超过一个小时玩游戏、手机),家长心中的焦虑会不断的升腾,直到最后忍不住干涉孩子的时间安排,甚至爆发和孩子之间的冲突,这样的经历是多么的熟悉?有些家长可能做得更极端,给孩子直接报满了各种辅导班,这样自己心安,还眼不见心不烦。







       诚然,对中小学生而言,学习的确是主旋律,而学习这种“苦”事情,对自觉性不足的大多数孩子而言,的确没有玩乐有吸引力。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家长焦虑情绪主导下的“压迫”孩子学习,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孩子的主动性将会丢失。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建立自我的阶段,这种“推着走”的环境让孩子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个后果比较严重,孩子也许再也不能自己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果通过自己的主动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就实际效果看,这种“压迫”孩子学习的模式,最后能够取得很好成效的不多,更多的仅仅是帮助家长消除了一些当前的焦虑情绪。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激发孩子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孩子真正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果孩子能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会自我感觉越来越好,形成正反馈。这种主动性,不仅利于孩子的学习,更是孩子人格建立和成长的关键因素,是孩子将来走向社会面对各种挑战的最大的资本。

 

 



各位家长和孩子都可以一起来思考一下下面几个问题:
 
1、 在学习方面,孩子除了老师家长的要求之外,还有没有自己主动做哪怕一件事情?
 
2、 孩子有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安排这类主动的事情?
 
3、 孩子有没有意愿或者意识来考虑这类主动的事情?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这个状态就比较糟糕了,家长和孩子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要摆脱这种糟糕的状态,是有方法的,关键还是靠家长(老师要面对四五十个熊孩子,哪顾得过来),对家长的建议如下:



        首先,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焦虑。家长的焦虑情绪是不可避免的,各种因素都可能诱发这类焦虑,但是如果任由自己的焦虑发泄到孩子身上,我们都知道,孩子比你弱,你都扛不住,孩子能扛得住吗?所以,家长需要对自己的焦虑有充分的自我觉察能力,察觉了自己的焦虑,先不要干涉孩子指责孩子,停一下,HOLD住,等自己情绪平稳一些后,再和孩子沟通。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一起来沟通,哪怕是仅仅说一下自己刚刚的焦虑情绪,让孩子了解到它,这都比直接付诸行动好一百倍,毕竟大部分孩子都是通情达理的。



       其次,要和孩子就学习的目标沟通达成一致,这个目标应该是家长和孩子都认同的。这种认同是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同,自己真正认可的目标,是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的。也许目标需要多次调整和沟通,这就要观察孩子的状态了,如果依然我行我素没有变化,那说明这个目标没有被真正接纳,需要提醒孩子,或者再次沟通这个目标。家长和孩子都要坚信,学习这个事情,只要坚持花功夫下去,一定会不断进步的,自己的目标也一定能实现,孩子可能有时候会怀疑动摇,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坚定地给孩子打气。



       最后最关键的,就是不断提升孩子的主动性。可以和孩子探讨,孩子自己可以在学习方面做哪一些主动性的事情来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些事情可大可小,大的可以是孩子自己提出要求参加某个针对性的辅导班,小的可以是每天多背一首古诗、多背十个英语单词、多做一道数学题,不管大小和多少,只要孩子在主动学习上起步了并坚持下去,一定会感受到变化。主动做一些事情带来的掌控感,我相信,尝到甜头的孩子一定不会轻易放弃。特别强调的,这是孩子自己认同的主动性的事情,不是家长或者老师强加给孩子的,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和提醒。当然,家长也需要给孩子留出时间和精力,让孩子在解决掉日常的学习任务后,还能朝着自己的目标主动做一些事情。



       要相信孩子,及时肯定孩子经过自己主动努力取得的哪怕一点点进步,和孩子一起来面对进步路上出现的波折和坎坷,这样的机会和经历,作为家长,一辈子可能就一次,珍惜它。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孩子不容易,家长同样不容易。作为一位初三孩子的家长,我写下这篇小文,说的就是自己的经历感受。上面说的第一步:家长管理好自己的焦虑情绪,其实是最难的,但如果这点做不到,后面的事情估计也无法顺利开展,经常会面对手忙脚乱的失控局面。孩子学习要进步,人格要成长,家长一样要自我成长,我选择的自我成长途径是借助心理学(意象对话)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感知能力。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咨询导诊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心理培训 意象对话 EAP服务 公益咨询 心理文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