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心之所至——我缘何选择这一种深刻的成长

 

 

感谢郭筑娟老师的邀请,我在心海湾心理直播间做了分享。第二天,有几位朋友与我联系,表达了收听的感受,我和你们一样受到鼓舞。恰逢意象对话团队遇到维权胜诉的好事,感念一路相伴相携,在此将录音整理稿(有删节)刊出,愿与更多伙伴交流,相互勉励。



 

 

关于意象对话带给我的成长和收获,拿到这个题目我认真地在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我的个性化的成长对于听众到底意味着什么?答案是我不知道。我承认无法知道哪句话对别人有所触动、有所启发,有用或者没用,更谈不上指导。

  

后来我去看了伦勃朗的画展,伦勃朗是一个荷兰的画家,他一生画了600多幅的作品,其实100多幅是自画像。这种情况,有的人可能说,这人是不是很自恋啊?但当我真的去端详他的作品的时候,从画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情绪一个人的性格包括一个人的境遇,我发现我看到的不止是伦勃朗这个人,而是“人”。


这启发了我,决定尽可能真诚地去分享,重点不是这个叫徐莉的特定的人的一段成长,而是有一个人怎么样选择了此时的道路,怎么样一步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怎么样安顿自己的心灵并从中汲取勇气的故事。如果说阅读一本书的意义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建构的,一个分享的意义也是讲者和听者共同建构的,包括成长,严格来说不是意象对话带给我的,而是我和意象对话共同建构的,主体是我,选择的也是我。
 
我与意象对话结缘的过程,是从被动到主动,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很喜欢琢磨“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喜欢弗洛伊德,但我拿不准自己要不要读心理学专业,那时候觉得这个领域太深了,能不能学明白,还有种害怕被卷入的感觉。加上读的是文科,很多学校都还不能报,最后就像冥冥中注定的那样,被动但愉快地被调剂到北林心理系。那是2004年,我17岁,一上大学就遇到了朱建军老师,朱老师那时候当系主任,花了很多心血开一些特色课程,给我们尽量好的培养,记得他叮嘱我们搞心理学需要广泛地读书、多读好书比如金庸小说什么,我真的就在图书馆里认认真真地读了不少。还有就是带着好奇心参加了各种活动,开学没几天,听舍友说有个大三的师兄免费给新生带意象对话体验,去不去,就这样认识了郑玉虎师兄,第一个体验就是拆子人格,第一次看到一只小奶猫,哗哗地掉眼泪,觉得很有意思,后来同学之间经常互相练习。
 
因为本来就对内心世界好奇,可以说大学四年非常非常愉快。05年开始参加成长小组,持续了将近三年,那个时候意象对话还没有现在成熟,理论也没有现在成体系。赵燕程老师、何明华老师和娟姐包括吴勤老师都会去旁听朱老师给我们讲的课。他们周六的小组就在我们小组隔壁,有时候就听到隔壁动静很大在做情绪宣泄,当时赵老师给我们“四月天”公益热线志愿者做培训,那时就觉得她的洞察力很赞。遗憾的就是想找老师做体验很不好找,那个时候去学校的咨询室想做体验,结果被说你没什么问题,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的同学吧。
 
我没有办法反驳这样的判断,但我内心隐隐觉得自己需要被倾听、需要被理解,用更专业的话来说,就是需要被镜映。然后这个需求就被遗留了下来,我觉得后来我会回到成长的道路上和这一点是很大关系的。其实到现在,除了我和少数几个同学,我们那一届中大多数人都离开了心理咨询的领域。但有时候交流起来,有的同学就说,学这个专业虽然和就业没有什么关系,但还是有所受益。包括前阵子,有个同学说,哎我梦见你开了一辆玛莎拉蒂,我觉得你现在走的路特别好,我说是啊,确实很好。但我不认为自己走的路是唯一的道路,人只要肯内省,都会有所成长,可能哲学是一条道路,创业是一条道路,健身可能也是一条道路,各有各的机缘。我选的这条,各方面挺适合我的,但也不是没有走过弯路的。
 
就像朱老师说的,意象对话团队在2007年有了一些转变,一些老师离开了,我08年毕业的时候离开了北京,当时觉得这么大的城市,到处是金钱财富文化活动,但我最舍不得的就成长小组。到了杭州之后我也找到小组,但感觉还是有所不同。江浙沪那边有些人在搞后现代、搞家排、沙盘游戏、绘画分析,我想的是,我不做闭塞无知的青年,于是带着好奇心和虚心去了解其它方法,还包括心理剧等等,对我也有所帮助,看了一圈下来觉得还是喜欢意象对话,因为深度够深,而且直接、富有魅力。


 
2012年的时候我还在浙江,我们当地办了曹老师的初级班,四天下来大家反响特别好,2014年春节上了赵老师的深度体验班,上课前在买早餐的路上,我认出了她,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只觉得她的变化真的很大很大,样子变了,气质也变了,我问她说,怎么办,我觉得自己落后了。她告诉我说,她的经验是闷头做好自己成长。
 
后来我明白,确实,这是条花了时间才见成效、不花时间没有成效的路。
 
14年底的时候我去深圳参加中级班,遇到了何明华老师,因为我们很早之前就认识,我还记得她曾经的样子,所以七年之间她在整体生命状态、形态上的变化还是震撼到我的,还遇到了当时还在上五期全程班的同学,非常好地共情到了我,让我对深刻的成长心生向往,当时我已经申请到了英国一个还不错的大学的硕士offer,边工作边考雅思边做申请,可以说付出了也不少,但我最终决定放弃offer,报名了六期全程班,两年后的今天我很感谢自己凭直觉做的这个决定,这个成长方法也确实带领我抵达了我未曾想过能够到达的地方,到达了生命的深层,明白原来很多的烦恼、纠结和焦虑来自于对生命的误解,而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活。
 
看了一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就像日本经济失去三十年那样,我已经失去将近五年,那么这将近三年以来我心意非常坚定,也确实很认真,一开始的时候,还带着自恋的需要,带着情结中对自己的高期待,心里有个着急在。看到这个着急的时候,对自己也是有心疼的。因为,世界上的道路千万条,别的成绩和自恋、自尊和自我价值捆绑这一条,如果为了得到别人高看一眼,干点别的也可以。成长这条路是真真正正在关心我的感受、关心我的心好不好。这是一条既奢侈又幸运的事,不要浪费了这种幸运。
 
包括评珍珠这件事,我觉得一个人虽然可以定下评珍珠这样的目标,但本质上它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结果。它就是非常内心的一件事,获得成就感的道路有很多很多,在别的事上整点虚的还能蒙混过关,这一件事上是越实诚越好,因为在一个阶段性的事物上自欺或者得意忘形又有什么意义呢,后面要面对的挑战还有很多,越是脚踏实地,越能逢凶化吉。所以我明白了用不着发什么大招,就是去生活,在生活的一个个细节里去聆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去学习智慧。
 
其实认真开始成长之后,发现自己的外投原来这么多,意识到了,就慢慢收回来。还有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投射,有一部分是理想化投射,佛学中说烦恼来自八风,这八风里好事一半、坏事一半。他人的称誉也是其中之一,如果我太当真,就被架在那里了,那我就体会架着的感觉。那还有差的投射,也不好受,一开始会做反应,你觉得我不行,我行给你看。也是一种绑架,一种不自由。化解这两个部分,自己学会下来,踏踏实实该干嘛干嘛。

 
说到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因为我同时在参加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心的精神分析案例小组,真正专业搞精神分析的老师也很讲用心,非常重视用感觉工作的,小组里的同学之间有不少是中挪班、中美班的,我凭着在意象对话体系里受的感觉训练,感觉到在听取案例报告中还是能抓住重点的,通过意象来标定和转化情绪是意象对话的优势所在,对训练心理咨询师也确实很有帮助。在荣格派老师的Dream Tending工作坊中,更是深感东西方深层智慧相通,我们平日里所受的扎扎实实的训练在深度心理工作中就体现出来了。
 
 找感觉一开始并不容易做到,抱着有一堆知识,很想搞明白自己的命运,当时玉虎和我说,你要真正地去用心。“感受真实的感受”说起来好像不难,其实很不容易,那些曾经被我们藏起来的感觉,要重新去面对,有时需要做一段时间的心理建设,但说到底用不用心,就在一念之间,用惯了,不断因此而受益,也就更有勇气了,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节奏中,我才渐渐体会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体会到自己对深层心理学是喜欢的,是爱的。我重新问自己“我为什么而成长”时,我的内心明确地回答是“为了心”,小学的时候,老师说,你们要明白你们不是为了老师读书不是为了家长读书,是为了自己读书,我在下面听得一脸懵,我就没听懂他的意思。但现在,做成长是为了自己,在每天的小事里陪伴自己深层的感受,用一种非常温柔的态度,真正看到一点就会转化一点,这种感觉很踏实、也很享受。

我不再问,成长什么时候是个头,因为我知道我会成长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天。说实话,不管一个人有没有准备好,痛苦的感觉都会找上门来,没准备好的时候,就胡乱地无觉知地应对一下。所谓的核心情结,也就是基本心愿没有得到满足后我们所编的故事,生成了基本信念,如果想要真诚地、全然地生活,早晚要学习面对一些不舒服的感受,直面自己编的故事,从而不再受这个故事的限制,也不必再耗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否认自己编的故事。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说自己的成长收获的话:就是能从体验层面和自己编的故事稍微拉开一些,不那么当真,从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
 
我认为这个过程越早开始越赚,越早拿回生活的主动权越好。内心越来越稳定的同时,我感觉到每天一点一滴的成长带给我内心真正的满足。


 
所以我也真的很感谢老师们在我成长道路上对我的帮助。朱老师给我们六期全程班营造的场特别好,到了全程班之后,我才明白他的体验、他的洞见比我原来以为的要深很多很多,一直在跟我们说找到真正的自己,和我们说,对老师尊重就可以了,不需要崇拜。成长到一定时期后,大家因为情结的关系互相之间难免有些冲突,有时候群里争论得不可开交,他也只是说:大家都很不错,你们继续。非常大的胸怀在给我们抱持。
 
所以,意象对话名字是叫意象对话,但名字叫什么不是重点,本质上传递的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北大那边有同学问我,你们用意象对话,那如果来访者不愿意看意象怎么办,我说意象是一种很好的媒介,但态度是重点。尽管这个方法这个体系还有持续完善的过程中,而我们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有时难免会往左偏一点往右偏一点,都没关系,只要坚持往前走,坚持和自己的心链接,这个方法背后的精神是正的,只要坚持,就会把我们领到对的道路上。

 

 

 

本文作者:徐莉,珍珠级意象对话心理师徐莉

授权发布于心海湾平台,转载需联系徐莉老师或公众号“明镜心理”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咨询导诊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心理培训 意象对话 EAP服务 公益咨询 心理文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