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热播,面对孩子我们该如何去爱?

无意中看到《隐秘的角落》这部电视剧,没想到竟然是根据小说《坏小孩》改编,也没想到这剧会迅速走红,成了刷屏的热播剧。《坏小孩》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它打破了我对孩子的固有认知和印象,其实孩子有时候远远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
 
 
这部电视剧剧情很紧凑,短短几集就将矛盾冲突推上了高峰。在这里我就不赘述剧情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电视剧。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写一写朱朝阳这个家长老师心里的学霸,他的内心隐藏着怎样一只野兽。原生家庭是如何将这只野兽圈养在朱朝阳的内心的。
 
其实我并不想把某种类型教育方式归结为中国式的,大概是因为中国的历史以及文化确实对我们的影响很深,导致大多数家长无法正向表达对孩子的爱,或者对孩子喜欢用控制的方式来表达爱。
 
但是压抑的原生家庭全世界都有,也并不是中国的专利。值得反省的是,这样压抑的原生家庭,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孩子的一生会在怎样的心境中度过?
 
朱朝阳的母亲是一个无论如何你都无法完全否定她的女人。为了孩子含辛茹苦,选择不再婚,谈恋爱也选择偷偷摸摸,努力维系着孩子的学习环境,希望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她尽力做到一个母亲该做的,但是为什么作为孩子的朱朝阳,和我们这些观众都没有感到这份爱是令人舒服和让人感到温暖的呢?朱朝阳和母亲的关系也并不是亲密呢?这么一个伟大的母亲,到底缺少了什么,才让自己和孩子有了这么大的心理距离呢?
 
上面的问题归结下来其实可以用简单的话来总结,就是缺乏情感互动。我们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家是一个讲情的地方,而不是讲理的地方。”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家庭呢?
 
 
01
 
爱是给予而不是剥夺
 
作为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朱朝阳得到的爱少得可怜。虽然母亲打着爱的旗号,为朱朝阳牺牲了很多,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但是她却从不关心朱朝阳的内心需要,当班主任给她反应孩子没有朋友的时候,她想到还只是朱朝阳的学习。在她看来只要学习好,一切都不重要。
 
我们不能说一个努力的母亲有什么错,但是爱用错了方式,可能就不能算是爱了。在她和朱朝阳的日常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与朱朝阳只有很少的交流,而且这些交流都是公事公办的感觉,没有孩子对母亲的亲昵,也没有母亲对孩子的温柔。
 
在他们的互动中,我们感到深深的窒息感。朋友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总说:“怎么看上去这么压抑呢?这个母亲的感觉怎么阴沉沉的。”
 
的确,这就是我们的直观感受,家庭气氛一直都阴沉沉的,没有欢声笑语,没有愉快的交流。偶尔的关爱,还夹杂着深深的控制,必须喝完牛奶。不可以拒绝我的亲昵举动。朱朝阳一个下意识的躲闪就轻易地伤了这位母亲的心。
 
所以她要用力擦掉儿子嘴上的牛奶。这一连串的举动,其实都在说:“你属于我,所以你要听我的。”  “我为你牺牲这么多,你必须服从我。”她必须要确定:我依然能够控制我的孩子。
 
令人窒息的不是这位母亲对孩子的爱,而是母亲以爱和牺牲为名,对孩子的情感绑架。
 
她关心的不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是孩子的变化,不是孩子的内在感受。她的爱只是冰箱里的食物,饭桌上的饭菜,物质上的满足,怕失去儿子的担心以及那份完美的成绩单。
 
她希望能把儿子牢牢控制在手中,让他永远听话,希望能够控制孩子的人生,要求他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的确,这样的母亲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她们付出很多、牺牲很多。但是她们唯一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把自己的不容易全部都记在了孩子的账上,孩子需要为母亲失去的人生和幸福买单。这样的沉重,让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不爱说话,也不想说话。所以严良见到朱朝阳说:“你变得没有以前爱说话了。”
 
前段时间山东高中女生弑母案,就是控制的爱引发的悲剧。母亲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让孩子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还有恐惧 。最终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而做出了极端的行为。
 
爱不是牺牲自己,更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力。爱是给予,是情感的流动,不需要去控制,也不需要有多少回报,爱充满了尊重和理解。
 
 
 
02
 
缺位的父爱
 
朱朝阳的父亲也不算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有了新的家庭和孩子,就忽略了朱朝阳,他同样不在乎朱朝阳的感受和心情。甚至他已经不关心这个孩子了。
 
他带朱朝阳买鞋的途中问儿子怎么不坐他最喜欢的副驾驶,却看不到孩子脸上的别扭和尴尬,他车窗前摇晃着的一家三口的照片,像刺一样扎进朱朝阳的眼睛和心,他又如何能若无其事的,坐在照片的下面。当妻子打电话非要一起逛街的时候,他同样没有去顾及孩子的感受,而是同意了一起逛街的事情。
 
在买鞋的过程中,女儿一到,马上他的注意力就全投注在了女儿身上,冷落了自己的儿子,把他一个人丢在鞋店里,就不闻不问了。
 
当女儿意外死亡,妻子却怀疑自己的儿子时,他虽然也在维护儿子,但是最终还是选择去试探朱朝阳。他请孩子吃糖水,和孩子拉近乎。
 
拘谨的朱朝阳感觉很不自在,却极力表现得听话和愉快。其实他与父亲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距离,他虽然渴望父爱,但是却又不敢坦然接受父亲的爱。父亲给他买的礼物,他都选择放回去。
 
正因为如此,他发现了爸爸包中的录音笔,原来这久等来的爱,也不过是父亲为了套话的阴谋。
 
这一瞬间他的表情变了,稚嫩的脸上出现了愤怒和憎恨,他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顺从谦卑的孩子,他主动出击,讲了一段令父亲感动的演讲。让父亲自惭形秽,充满愧疚。
 
表面其乐融融的夜宵结束后,两人离去,那碗朱朝阳最爱的糖水里浮着一只苍蝇。就像此刻的父爱,那是他最喜欢最想得到的,但是却变得如此恶心而难以下咽。
 
朱朝阳其实是非常想得到父爱的,所以他从来都是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去包容父亲冷漠,也包容自己妹妹的无理。他怕父亲不爱他,所以不敢对父亲有什么要求,甚至不敢主动去联系父亲,提出自己的需要。永远只是乖乖的,默默的,努力做一个不给父母添麻烦的好孩子。
 
也正因为内疚,父亲开始陪朱朝阳游泳,真正快乐的相处才真正开始了,这时候朱朝阳才重新得到了父爱。脸上才有了更多的笑容。
 
 
 
 
03
 
爱的缺口,会让孩子“心理异常”
 
面对母亲不断指责父亲,最终朱朝阳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是你拉着我爸去离婚的,我都记得。你们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这句话一下让用哭威胁他的母亲愣住了。
 
朱朝阳很压抑,不爱说话,不表达自己。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看上去无害却心思缜密。他不相信他人,包括父母和朋友。
 
所以他没有朋友,不去倾诉自己的内心,与母亲聊天,他也是点到为止,与父亲聊天更是蜻蜓点水,充满防备。对待严良,他依旧保持着防范。开始他用一根头发,测试他们会不会偷东西。之后又不给严良复制视频,而给了他一张空卡。他凡事都给自己留一些后路。这一切都让张东升觉得他和自己很像。所以他最后引诱朱朝阳成为另一个自己。
 
在压抑又缺爱的环境下,很容易将愤怒和绝望深埋在心底,成为一只随时会觉醒的野兽。而这只野兽会在爆发的那天,伤害别人或者伤害自己。
 
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至于心态如何?人际关系如何?内心有什么需求?他们认为并不重要。
 
孩子的情绪情感需求家长很难满足,有时候不是不想给,是不知道或者是不会给。而然缺失的这部分,会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生活品质和情感质量。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最新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是智商的功劳,80%都取决于情商。
 
父母对孩子影响是终身的,我身边有不少朋友每天都活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责备中:
我怎么又做错了事情,这么笨啊?
今天又没有看书学习,我怎么不思进取?
我又荒废了一天,什么也没做。
 
伴随着焦虑,睡不好觉,心里总是不安的,每天都觉得很难受。这样的生活,让他们怀疑自己,让他们迷失自己,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控制型的父母被内化到潜意识里,不听话的内疚感,会操纵这个人的一生。
 
朋友说,自己不听父母的话,就非常难受,即使再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最终还是要先按照父母的意愿失败之后,才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她也很痛苦,但是真的很怕父母对她失望。
 
对孩子的爱,其实可以少些控制,多些理解和支持。多镜映孩子的内在需求,给予孩子更多的独立空间和成长空间的同时,一定要照顾好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的情绪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发泄出来,而不是在内心默默变异,形成人格障碍的基础。
 
心理后记:
 
做公众号这么多年以来,很多留言都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关系问题。无法和父母和解,对父母很多的怨恨,对于原生家庭的控诉,听了非常非常多。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父母能力也是有限的,并不是我们想改变就能改变的。而我们的经历也是真实的,也不是我们说原谅,说和解就能做到的。
 
有个朋友这几年当上了母亲,她看了很多的书,很怕自己的养育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但是她有时候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候就是没有办法给予孩子自己想象中的爱。她现在更能理解母亲当时是真的已经尽全力给了自己,她力所能及的爱了。
 
像《安家》中房似锦的母亲,可能我们一辈子也无法与之和解,那我们又何必勉强呢?我们其实只要和心中的内在父母和解就好了,不让内在父母再来控制我们,干扰我们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爱是每一个人内心的渴望,但真正懂得爱,会表达爱的人并不多。真正的爱会给人舒服的感受,而爱的名义下的任何控制和过度满足都会造成伤害。
 
如果你有缘看到这篇文章,不一定要勉强自己和解,也不一定要勉强自己做到什么。不妨先从爱自己开始吧,满足了自己的内心,削弱了自己的恐惧,你表达出来的才可能是爱。
 
每个人都可以从成长自己和疗愈自己开始,爱其实每个人都会。只不过因为人生的经历让我们忘记了如何去爱。我们把世界对我们的期待都当成了自己的期待,却忘记了自己最真实的内在需要,忘记了自己本身其实就是爱。



文章转载自心灵FM,作者Andy,文中图片由心海湾心理及其友人提供。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咨询导诊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心理培训 意象对话 EAP服务 公益咨询 心理文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