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微观与宏观,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大致来说,
宏观是从更大数量级、更大范围、更整体的角度来看问题。
微观是从更个体、更微小、更细分的角度来看问题。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难以互相替代。
然而当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就会产生奇妙的效果。
在心理学领域,意象对话学派有一种子人格理论,
把一个人看做一个群体,
把复杂人格的每一个侧面都看做一个独立的拥有单纯性格的人,
并理清每个侧面之间的关系,
这样一来,
一个人就变成了一个“聚落”及聚落里每个成员之间关系的集合,从而对一个人的人格、心理模式、未来发展进行最精确地测量,
并加以调节。
这是宏观应用于微观的例子。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把微观方法应用于宏观。
比如在城市、地区、乃至民族的范畴内,
把一大群人看做一个人,
以此来把握某些宏观角度由于太过复杂而难以把握的问题。
使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研究结果一定会有误差,
但是却值得尝试。
现在,我要把“中国文化”这个巨大的范畴假设为一个人,以此来理解5000年来发生的事情。
起个名字叫“小钟”吧。
但在我们的假设里,小钟是一个人类,
不可能有5000岁这么大,
所以我把比例设定为300:1,
也就是历史中的每过300年,
就算这个人长了一岁。
时间从三皇五帝开始(大约公元前2600年)。
这样算下来,
这个人的一生与历史朝代对应大致如下:
0-1岁:三皇五帝
2-3岁:夏朝
3-5岁:商朝
5-6岁:西周
7-8岁:东周
7-8岁:春秋战国
8岁:秦朝
9岁:汉朝
9-10岁:魏晋
10岁半:南北朝
11岁-12岁:隋唐
12岁-13岁:宋朝
13岁:元朝
13岁-14岁:明朝
14岁-15岁:清朝及民国
16岁:现在
现今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
曾经有过的一些民族之间的恩怨,已成为历史。
然而小钟代表的是“中国文化”,
故而历史上的一些当时被称为“外族入侵”的经历,
可以看做是小钟遭遇了“他人”,
这些遭遇给小钟带来了大大小小的影响,
甚至创伤。
深圳心海湾心理(深圳意象对话)
02
一般来说,
我们能回忆起的最早记忆通常在3岁以后。
3岁以前的经历就像一团迷雾,只能从他人口中听到。
而对于一方文化,
最早的记载也通常是一种神话与历史混合的产物。
就像欧洲神话中的人神混战。
就像三皇五帝的传说。
这些最早的半神话半历史材料,
通常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
真假是无需纠结的,
但无疑却反映出一方文化最早的氛围、底色和基调。
小钟的0到1岁:
相关时代:三皇五帝
相关人物: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
五帝:轩辕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燧人氏发明并推广了钻木取火,
于是人们学会了用火,可以说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
和西方的普罗米修斯故事不同的是。
西方的火是天神那里偷来的。
而中国的用火之术是人从自然中领悟的。
伏羲氏演八卦。
伏羲氏对自然界的事物进行观察体会,
发现万物中都蕴含着阴阳,阴与阳相生相成,
互相转化,
经过复杂的演算,阴阳两两相叠再相叠,演化出了八卦图,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象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并以此八卦来理解万事万物及其发展变化。
从最开始,阴与阳就不是固定的黑和白,
而是在多变的事物发展中灵活体现,彼此定义的。
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通过亲自品尝的方式来识别各种植物,
有毒的,无毒的,可以药用的,可以食用的,
并从中选出了可以种植的作物,农业种植从此开始。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小钟的早期经历中,
种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把种子种下去,
悉心照料,耐心等待,
顺应自然的规律,然后获得食物。
这种对自然规律的体悟与顺应,刻在了小钟的骨子里。
燧人取火,
说明小钟的意识启蒙源于自然,
而非神,小钟未来长大不应是有神论者。
伏羲演八卦,说明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丰富而多变,具有相对性。
神农尝百草,说明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从中获取。
五帝的故事从文化角度可以用一句话带过:贤明的统治,平顺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天下渐渐地开始不太平。
0-1岁小结:
小钟源于自然、顺应自然,
对世界的理解是发展的、流变的、丰富的。
小钟1岁以前的生活是美好的,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什么大的冲突。
深圳心海湾心理(深圳意象对话)
03
小钟的2-3岁:
相关时代:夏朝
相关人物:禹
大禹治水。
三皇五帝时代的末尾,也就是在尧的任期内,天下开始发洪水。
这些洪水需要被治理。
禹的父亲鲧被派去治水,
鲧试图通过堵住水流的方式来防止洪水泛滥,
结果自然是失败。
鲧被处死了。
禹继续治水,
使用了疏通河道,开挖引流的方式,治理好了洪水。
此时舜已经接替尧管理天下。
十七年后舜去世了,大禹继承了帝位。
小钟在这个时期(如果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2岁恰好是肛欲期),
开始学习自我管理,
这些洪水可以看做是汹涌的心理能量或情绪能量,
泛滥会带来危害,损耗生命力(洪水淹死很多人),
所以需要学会如何应对自己原始的心理能量与冲动。
第一个失败的尝试是堵,也就是压抑,
压抑只会带来延后的更大爆发,无法解决问题。
在这里可以说失败是成功之父,
鲧的儿子禹也因此领悟了“堵不如疏”的道理,
并以此成功治理了洪水。
可以说,小钟在很小的时候,
就学会很好的自我管理,
即通过适当的疏导与宣泄来解决心理能量或情绪能量的爆发。
……
—— 未 完 待 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