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应用】歌曲《茉莉花》的意象解读
眼耳鼻舌身意,相通的,不是么?只要用心就能在通感中找到那美妙的连接...
又到了茉莉花开的季节。看着朵朵洁白的小花,耳边自然地想起《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那熟悉的歌词和旋律,关于这首歌的记忆联想和感悟,就这样被一一唤醒。
首先忆起的是小时候电台里常常播放的这首传统民歌。那时候这首歌是用吴侬方言唱的,歌手是谁并不记得,只记得播音员说:“下面请听: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然后就有一个阿姨开始唱这支歌。她唱得很好听,但是歌词里有些字,她的发音不是普通话发音,我有点儿不习惯,甚至有点儿别扭,但是也没办法,于是就这样听,也跟着唱。只是每到那些“方言”的地方总是迟迟疑疑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用自己的普通话唱吧觉得就不像了;学她一样唱吧又觉得特别别扭,所以对这首歌,虽然很熟习,却一直不敢大声唱。有时候听到身边的大人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会仔细地听他们怎么唱那些“方言”,结果发现大人们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遇到那些方言的地方,她们会有意无意地将声音变小或者中断一会儿,然后不知从哪儿又接着哼唱下去。于是这首可爱的歌就这样断断续续含含糊糊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像一方印得很好看的小花手绢儿,却被揉得皱皱的,怎么也抻不平摆不正。
不知从哪一台晚会开始,这首歌的演唱者不再用“方言”了。主持人报幕的时候也不再说“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而是说“中国民歌《茉莉花》”,而且原先的曲调有了很大的改动,辗转起伏的丝竹小调变成舒缓大气的交响乐,歌词变化也很大,去掉了“又怕人笑骂”、“又怕来年不发芽”等词句,而着重描绘“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听着端正大方的甜美嗓音,我记住了歌手的名字叫宋祖英,也记住了当时心里的感受:那方皱皱巴巴的小手绢儿随着歌声一下下被熨得平平的,一朵朵茉莉花清楚地开在上面,我可以用普通话顺顺当当一曲唱下来。
从那时起,《茉莉花》成了一首经常在大型晚会上演唱的歌曲,唱它的人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还经常听到人们用英语演唱。这让我感觉到这首歌既经典又时尚,人们不论什么年龄、来自什么地方,大家都喜欢听。查一下百度,“这首歌的主旋律后来在很多重要的仪式上演奏:香港回归时军乐队演奏过,澳门回归时也被演奏,世博会主办权投票现场多次想起这首《茉莉花》,雅典奥运会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全世界观众。”
茉莉花长大了!她的魅力正赢得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肯定。《茉莉花》为什么越唱越红?“茉莉花”象征着什么?为什么2013年央视春晚上中外歌手共同演唱的《茉莉花》这么激动人心?
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那一次演唱的情景:首先是序曲,就像慢慢展开的一副水墨画,在山环水绕之中,宋祖英的歌声清晰明亮地出现,将我们的神思带入茉莉花盛开的深山人家。我好像看到一株健壮的茉莉树生长在人家的庭院里,一簇簇白色花朵开满枝桠,优雅的香气越过高高的围墙飘向四处,引来了蝴蝶、蜜蜂还有游人。这户人家像茉莉花一样淳朴可爱,他们年复一年与茉莉树相伴生活,他们喜爱她,养护她,将她当作自家的宝贝格外珍惜。终于有一天,当他们发现自家的茉莉树已经长大,院墙再高也挡不住花香,街坊四邻都被她吸引,于是欣然打开大门,摘下花朵分赠给邻居们,也让所有过往的人们都能一睹茉莉花开的风姿。在这一段,茉莉花似乎象征的是我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宋祖英唱出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对我们优秀文化精神的珍爱和欣赏,她唱得自然从容,像茉莉花香一般沁人心脾。
接下来,乐声转换,音色中融入了管乐器,大海般深邃宽广的意境若隐若现。席琳迪翁,宛如一条从大西洋游来的美人鱼出现在舞台深处,与宋祖英遥遥相望,只听她用生疏的中文一字一句地唱道: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 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歌声充满柔情,有些小心翼翼,又带着些陌生感、神秘感,就像人鱼公主初次离开深深的大海,睁开幽蓝的碧眼,看着满树的茉莉花,她是那样的新奇和不解,也正好诠释了当代西方世界的人们,在发现中华文化的全新内含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态度。
之后是乐曲的主干部分,宋祖英和席琳迪翁同时迎向对方,在两人充满欣喜的嘹亮歌声中乐曲的节奏大大加快,席琳迪翁用新的节奏重复了前边的中文歌词。这一遍,她的吐字清晰轻盈又热情洋溢,欢快的歌声表达出西方人民对东方灿烂文化的理解和接纳,唱出了她们喜爱中华文化,感受到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当中像茉莉花一样的清新气韵。宋祖英的歌声时而谦和婉转,作为和声与席琳迪翁的高亢嗓音相互融合;时而明亮悠扬,唱出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的平和自信。这一段她俩的合唱可以说是齐心协力,珠联璧合,场上的观众也受到感染,一同用整齐的掌声参与她们的合唱,仿佛大家都变成了同一棵树上的茉莉花,在新发的枝桠上蓬勃绽放。“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多么自信又多么温和,是的,茉莉花,是中国人的,也是全世界的,她是优秀的中华文化的象征,也是我们贡献给人类的精神财富。
记得以前我们一直是用龙来代表我们这个民族和文化的,其实用茉莉花做象征比用中国龙要更令人舒服。龙比较抽象,而且总是以五爪金龙形象出现,给人的感觉不够温和亲切,也不够含蓄美好,尤其是无法代表中国的女性。也许前一时期的中华民族需要用男性阳刚的力量化身来提振中华民族的士气,于是选用古老的中国龙的形象来象征自己的腾飞和崛起的雄心。现在,我们认识到用智慧和爱才能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相交融,而中华民族的文化,从来就不缺乏这种女性精神的内涵。茉莉花,其实就开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我们民族的男性和女性,在潜意识中本来就是纯朴、健康、宜人而且自信。深圳心理专家
“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咱们中国人现在越来越多地走到世界各地,也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就像茉莉花开满枝桠,这是我们民族心理日趋成熟的表现,那么我们这些茉莉花是不是芬芳美丽呢?外在的美丽是有的,我们看上去确实越来越漂亮了;芬芳象征的是人的精神品质,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只能在言语行为中被他人感受到。不知大家跟我是否有同感,就是现在的人们似乎很容易发怒,甚至是一触即怒,有些看上去容貌秀丽如茉莉花的女孩子也是“暴脾气”一个,就像一只只愤怒的小鸟。许多人在语言表达中参杂了许多负面的情绪,使得原本善意的心思很容易被他人误解为敌意。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需要直面这一沟通缺陷,这对于小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到树立中国人的良好国际形象都是一个关键。意象对话心理学能很好地纠正这个问题,让我们在倾听和表达的时候更能体察对方的真实感受,我们的理解才能更接近人们内心的共性----也就是最纯粹的善意和真诚,那就是我们人人心底里开放的茉莉花。深圳意象对话
我们的文化精神到底有多么芬芳美丽,到底多么富有感染力?
来,让我们一起,从头再听《茉莉花》。
作者:贺虹,公众号:柿子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