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灌篮高手》见时光流转
不,我不是。
我是一个愿意光顾电影院的人吗?
不,我不是。
从前天起就在计划的看电影,不断地因为各种事情而止步不前,一直到今天下午,我想如果不看下午四点半的那一场,估计就得晚上看电影了。
虽然晚上看电影似乎才正常……小时候,放电影的队伍都是傍晚才在广场上架起设备,也只有夜幕降临,我们才能看清屏幕上的光。
拖拖沓沓一天半之后,我准时出门,提前十分钟进了电影院。
我想我一定不是为了我自己来看这个电影的,一定不是。
但从头哭到尾,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一定是这电影开了挂了……
我听到篮球在风里的呼啸声,那些跳跃的,身体无尽的窜向高处,手也高高抬起,闭眼睛的瞬间,感觉篮筐的位置,球的轨迹,在那个完全完全静止的瞬间,我心里特别特别笃定,球进了!
电影里的那些无声的,静止的瞬间,无比打动我。
高潮,并不一定是呐喊欢呼。高潮,也可能是这种完全的无声的时刻。那一刻,我的心就只在这一件事情上面,所有一切的声音,动作,都停止了,只有这一件事情,我全神贯注,全然又倾心。
电影的剧情在这场激烈的球赛中,缓缓推进。很奇怪,这场电影里,很多的瞬间,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
我都要忘记了,我,小时候,是校队的啊!!!!
我小时候是篮球校队成员啊!虽然我们学校比较小吧,但也是校队啊!
大约是身高还可以,我被拉进了校队。队长小玉有天带着我们练三步上篮,忽然哈哈哈的笑,指着我说,你怎么跑步跟绣花儿似的……我其实有点不懂她在笑话我,很懵。因为我不太明白,绣花儿似的,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女孩子弱一点,娇气一点,是好呢?还是不好呢?那时候的我还不能辨别,我刚从另一个小学转到这个小学,旧的小学还没完全别离,新的小学我也还没真的融入。我在一个懵懵懂懂的,没能跟这世界接上劲儿的状态。也因为自恋没大受挫过,还不太觉得这是在笑话我。
现在我才懂,我很明确的有了自己的看法和选择,我还是绣花的时候温柔一点好了,打篮球的时候嘛,还是要拼要抢的呀!
初中我也依然和队长小玉一起当同学,初中没有校队了,或者是我忘记了,反正初中我不是校队的。但初中逢比赛必上场。
有一次打比赛,战况激烈,我英语老师在旁边观战,大声的朝我喊,不要看篮筐,想着篮筐就行……大约是说,不要老看着篮筐投球,有些时候,感觉到篮筐,凭感觉投球就好。我记得那时候篮球传向我,在风里的呼啸声,从那个呼啸声开始,到投球进筐,那个时间段,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声音了,只有我,球,跳跃,篮筐,那个时间就是那样,就是喧闹中的极度的静,仿佛时间停止了一下,那个瞬间过去,世界重新喧哗激荡。
对,我就是想一遍一遍的重复的告知你,那个瞬间。
我的记忆和电影一样,一忽儿在赛场上,一忽儿在生活里。
“谁起来读一下这一段?”英语老师问。
我举手,跑到讲台上,非常标准的读完了这一段。哼哼,学语言没在怕的!
“嗯,读的很标准,但完全没感情。”英语老师说。全部同学乐。
我也很开心的乐。但我没有懂。
初中之前的很多经历,可能都已经在我的个性里留下了痕迹。比如小时候不懂什么是分离。比如小学多次的转学,不知道告别。比如转学了,不知道用了多久,才又融入了班级。
也不知道用了多久,才融入了初中。
每一次校运会,春运会,秋运会,总有数不尽的长跑。三千米,三千米,五千米,五千米,有一次还搞了一次一万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都报三千米,五千米。每次都倒数第一。每次选手都不多,不是三个,就是五个。
那些漫长的跑道,那些因为疲惫而无比拉长的时间,那些沉重的喘息,那些软塌的脚步……我怎么会报长跑呢?
偶尔四乘四百米的接力赛,他们喊我上场,我都怕给班级拖后腿,好在并没有。因为我们班也不那么要求一定当第一。但我们心里都想跑第一,第一个跑到那里。
后来中考八百米考试,得达标。我第二圈快要跑不动了,我英语老师和我同桌,在场外大喊:乐淳,加油!加油!乐淳!
现在想起来,忽然泪流满面。
那些丢失了感情的初中和小学,原来我的同学和老师,都曾经那么大声的呼喊过我。
原来我不是独自走在一个迷茫的世界里,我身边一直都有关爱我的人和声音。他们曾经真切的看到过我,试图帮助我,并大声的呼喊过我的名字,给过我真切的爱、热情和鼓励。
就好像这电影中的每一个球员,他们都曾经在赛场上沮丧,失落,想要退缩。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遇到了鼓励他们的那个声音。无论是湘北,还是山王。以往,我的视线都只在湘北身上,这一次,我不光看到了湘北,也看到了山王。
也许这就是长大的意义吧,不再只看向我支持的球队,也会看向对手,也会致敬对手的水平、努力,和成长。
在最后一个进球的瞬间,我的悲伤委屈一下子冲上来,大哭不止。在无尽的努力和忍耐之后,终于成功的瞬间,是值得这样的大哭的吧。
《灌篮高手》这部电影的余韵依然还在我心底荡漾,我无法将其中的细节一一说清。我只是在看了电影之后才知道,一个不怎么看电影的人,为什么忽然跑进了电影院。一个三步上篮像绣花儿一样的姑娘,怎么学会了凭感觉上篮。一个爱恨专一的人,怎么在这一次的观影中,忽然看向了一直被我忽略的对方。
那我要怎么结束这个观影的表达呢?我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写结尾。想要一个漂亮的结尾的我,竟然宁愿电影停留在最后那个球进的时刻。我这篇的结尾,请你和我一起,再一次回到那个瞬间,在那个瞬间,你我跃在空中的双脚,稳稳有力的落在地上,一转念间,生活继续,时间流转。
- 完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意象对话公众号的观点或立场。
专家评述
说明:专家评述是邀请资深意象对话心理师对某些专业性较强的文章所进行的评述,旨在形成讨论、拓宽视野,避免读者对文章形成过于单向的理解。专家评述并非“正确答案”,亦是仅供参考。
青春是永恒的影视主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然而未必每个人的青春都足够潇洒洋溢,未必每个人都能在青春期自由伸展。也有些人虽有绚烂的青春,但却在步入社会、开始谋生、接受现实的同时,就把青春埋藏在了心底的深处,把激情压抑到仿佛荡然无存。这种埋藏和压抑即是对社会的必要适应,又是对内心深处宝贵火种的留存和保护。因此,青春成为永恒的影视主题,让我们在观影的同时,重新点燃内心的火种,找回内心的激情,也许人已到中年,但实现梦想的能力和条件才刚刚具备,在此时,梦想被重新唤起,以更成熟的方式照进现实,写进内心,在感动的热泪中发现,原来人生仍然有无限的可能。
作者简介
乐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意象对话准珍珠级心理师
微信号:treegrassandfl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