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咨询的持续性

 

      心理咨询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很多的心理问题跟原生家庭等等有关或者创伤太深太重,不是一次两次咨询就能解决的。心理咨询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让来访者药到病除,它也是需要一个跟来访者建立关系的过程,随着咨访关系的深入,咨询才能更深入。所以期待通过1-2次的心理咨询就能取得咨询效果,并不现实。下面的心理咨询论文是一个在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写的,也是强调心理咨询的长期性,持续性的问题。虽然写的是学生,但对于我们大众也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正文:

       现阶段,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多数学生所认识,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被很多学生所接受,但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学生前来咨询的时候,不注意咨询的持续性,导致咨询的效果不理想。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出一些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途径。


       中科院心理所最近公布了他们历时数年的对北京五百多个班、两万多名学生进行测试的结果:当今中学生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着心理问题。这一令人不安的结论,在我这个中学心理咨询教师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我所在的这所中学是一所重点中学,担任心理辅导老师的时候,我接待过大量的学生来访者。由于升学的压力很大,学生本身也处在一个问题相对集中和尖锐化的“心理断乳期”,所以我遇到过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

       对于前来咨询的学生,我严格按照心理咨询的程序和要求来对待,一般来说,学生对咨询的效果都比较满意。而在每次咨询完毕后,我都会特意要求学生继续与我保持联系,定时再来。一方面,这样做便于我对他进行更加深入的辅导,另一方面也是对咨询效果的一种反馈,看看这些学生的问题是否真正得到了解决。但是很令我不解的是,很多学生咨询过一次以后,就很少再来了。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讲,咨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某种人们想象的特效药,一吃就灵。心理问题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只有对被咨询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心理咨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远不是一次就能解决问题的。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简单,不再来还可以理解,可有些学生的问题是较为严重的,为什么他们也不再来了呢?

       从工作中积累和发现问题,是一种乐趣。自从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做了一些调查和分析,从这些材料入手,我归纳出了学生难以坚持咨询的几条原因。

1.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性质还是不了解。

       受社会成见和他人的误导,很多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性质还是不甚了解。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之间的分界线在哪里。在这种模糊的意识之下,学生在前来进行心理咨询时有很大压力。如果咨询者本身对这一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或没有向这些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那么,学生是很难经常地毫无困难地来咨询室咨询的。

2.学生对咨询的方式不满意。

       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已经是不容忽视的一群人了,特别是高中生,眼界普遍较为开阔,遇到的问题也很多。很多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上的问题的时候,他们首先会选择自己来解决。他们会从书刊、网络上寻找答案。这些媒体上丰富的知识会提供给学生一些直接的答案和方法。而当他无法从中直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他才会求助于别人,这时他会选择去咨询。所以说,在前来咨询时,很多学生对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他们的头脑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或对或错的心理学知识。对待这样的学生,假如咨询的方式方法陈旧,特别是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是由政治老师兼任,他们往往缺乏心理学的素养和咨询的方法的培训,所以往往还停留在说教的层面。对于这样的咨询过程,缺乏咨询者与来访者的互动,缺乏相互的理解和情感与立场上的支持,怎么能指望学生来坚持咨询呢?

 
深圳市心理咨询
3.学生对咨询的过程不够满意。

       从咨询的角度来讲,建立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咨访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华中师范大学的刘华山教授主编的《学校心理辅导》一书中谈到:辅导关系是决定辅导成败的首要要素。许多实验研究证实,倘若辅导者能够成功地建立起一种充满信任、理解、真诚、关爱、尊重、宽容、接纳、自由和托付感等气氛,那么即使不考虑特别的辅导理论和技术,也能有好的辅导效果;反之,如果不具有良好的辅导关系,即使有正确的技术,辅导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第一次的咨询过程中,咨询者会努力寻求和来访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访学生才能消除自己的戒备心理,将自己的问题坦诚地向咨询者反映和倾诉。由于每个咨询者的技术和经验的问题,建立这种良好的咨访关系所需要的时间各有不同,有些人尤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这样一来,咨询者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本身可能会涉及得较少一些。应当来讲,这是一种咨询的技巧。但如果这种方式学生不太了解的时候,往往会对咨询产生疑惑,因为可能他觉得咨询老师是在谈与他的问题无关的事情,而自己的根本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学生很难继续来咨询。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造成的学生的心理咨询过程无法持续,这是每一个心理工作者都不愿意看到的。这样非但不利于学生的问题的根本解决,也为咨询者反馈咨询效果、积累素材带来了困难。

       因此,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进行咨询或辅导的时候,不仅应注重当前的效果,更应注重咨询的持续性。为了保证咨询效果,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在以下几点加以注意。

       1.加强自身的心理学修养和对心理咨询技术的学习。努力营造温馨的咨询环境和咨询气氛,运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准确地解释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夸大,不缩小,对学生产生科学、正确的影响。

       2.对青少年学生的咨询应注意与他们建立平等友好关系,交谈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掌握交谈的方向;注重他们的现实生活,提供相应的帮助;咨询态度应友善温和,但同时应对缺乏自制力者给予劝告,规范、矫正其行为。

       3.心理咨询的疗效可以视为是咨询者、来访者和咨询方法三者的函数,他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疗效。如果你的方法没有使来访的学生获益,不一定是理论、方法的过错,而可能是来访者的某种原因而不能适应你所采取的方法。对于这种情况,咨询者应该积极与来访学生互动,自主改变咨询的方法,寻求某种方法所对应的适应症或某种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只有根据具体的人和事,慎重选用最适合的方法,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只有通过不断的交互和沟通,心理咨询教师才能做到真正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和互动关系,形成和谐的咨询气氛,让学生乐意再次回到咨询室来,最终达到真正、深入地解决学生问题的目的。 

【参考书目】

1.肖锋:《化解压力自从容》,载《心理与健康》,2004年第2期。

2.刘华山主编:《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3.马建青著:《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咨询导诊 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 心理培训 意象对话 EAP服务 公益咨询 心理文章 联系我们